圖:孩子第一個學習的對象,便是父母 新華社
生命教育的意義在於引導人們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從今年接連發生學生自殺的事件來看,為學生設立生命教育課程刻不容緩。
生命教育的基礎支持來源於家長。有研究報告指出,學生的性格行為源自於其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即是家長潛移默化所起的作用。所以,要引導子女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家長的引導最為重要。
家長與子女一起生活,他們處理逆境的反應與表現,身為子女的會有切身的感受,這種身教比刻意的耳提面命、嚴厲的教誨,來得更有效、更有說服力,特別在培養孩子積極與堅毅的態度上,成效更彰。
然而,事實上並非每個家庭都能圓滿處理所有狀況,當發現子女的狀態不佳時,仍有許多家長不知如何處理。不少社會團體在社區設立中心,進行生命教育的社區支援,而在實際操作中,中心職員的反饋是,許多家長並不願自己上門尋求幫助,而大多的個案中,家長即使求助知道如何應對,回到家中仍不善處理。直到中心職員發現了一個極佳的方式─專門為家長開設生命教育培訓課程。
家長們參加完生命教育的培訓後,可與中心職員一同對有需要的家庭進行支援,而在幫助其他家庭的過程中,這班完成課程的家長有機會將學到的知識進行實踐,更重要的是他們回到自己家中,也更懂得如何處理問題,通過積極的態度影響了家庭成員,讓家庭更和諧美滿的同時,也潛移默化讓子女變得更積極樂觀。
或者,這就是助人者自助的最真實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