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港片在修復\楊勁松

時間:2017-10-29 03:15:50來源:大公網

  昨天開幕的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是著名導演賈樟柯在山西創立的,八天時間內將展映十八個國家與地區的影片,由李安導演授權的「卧虎」、「藏龍」為該影展主競賽兩大單元,致力發掘全球導演新人,入圍的均為處女作或其第二部長片。今年平遙影展還將推出法國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百年誕辰回顧展,他的導演作品不僅引領了法國電影新浪潮,更對吳宇森、杜琪峯、許鞍華等香港導演,以及美國馬丁.斯科塞斯等導演的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

  入圍平遙影展的只有兩部香港電影,一是吳宇森經典片《英雄本色》,二是杜琪峯代表作《槍火》,兩部均為最新修復版。加上楊凡、王家衛等導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佳作陸續通過數碼修復,在藝術院線與影展公映。這一現象再度證明了香港電影曾經的輝煌,是華語片寶貴的財富,但也暴露了香港電影創作新動力不足。

  平遙影展兩大新導演競賽單元中,港片缺席。這不是平遙影展的個案現象,新導演動力不足,已是香港電影前進的一大障礙。這一障礙形成有港片本土市場大萎縮的歷史現實,也有電影創作的客觀規律。電影是資本保證下的集體創作,是導演與攝影、美術等不同工種的通力合作,而支撐新導演誕生的香港電影工業基礎已不復存在,新導演難出。這與作家等其他文藝人才不同,所以近年能不斷湧現香港新作家,卻難以頻出新電影導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