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嶺大舉辦藏書票展

時間:2017-10-25 03:35:30來源:大公網

  圖:展廳一隅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藏書票和愛書看書有關,最早為西方藏書的習慣,好似「圖書的身份證」,以證明書籍的擁有人。由香港藏書票協會主辦的「香港國際藏書票大展2018預展」即日起至下月三日,在香港嶺南大學鄺森活圖書館舉行,展出英國私人藏家收藏歐洲藏書票,以及會員創作的一系列藏書票。主辦機構昨日舉行開幕禮及講座和示範。

  藏書標記小型版畫

  藏書票源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十五世紀之前手抄書籍貴重難以取得,擁有者多以皇室、宗教人士與貴族為主,製書的修道士將貴族紋章及圖案雕刻並壓印於書封上。他們把藏書票張貼於書本扉頁,一般加上自己名字和拉丁文「EX─LIBRIS」字樣,作為藏書標記使用,伴隨時光流逝,今日的藏書票成為一種收藏品、美術作品。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研究助理教授吳秀華介紹,最早的藏書票據說可追溯到一四七○年,當時的歐洲貴族送書給修道院時,製造了一大批印有天使的藏書票作紀念。直至後來水陸交通便利,歐洲人來到亞洲,傳入日本,日本是最早傳入藏書票的亞洲國家。而後又在民國初年傳入中國,魯迅倡導的版畫運動推動了中國藏書票的發展,郁達夫、葉靈鳳均為藏書票在中國的發展作出貢獻。香港畫家梅創基曾在香港中文大學教學期間,以版畫藏書票為例進行美術教學。

  藝術家展創作才華

  現為香港藏書票協會創會顧問的餘元康,一次日本行促使他在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創立香港藏書票協會,稱得上是本地藏書票領域的拓荒者,「藏書票是一種國際文化,世界很多國家都有藏書票,且它能讓現在的人們想起與書有關的一切,繼而重燃閱讀熱情。因為藏書票不僅是所有權的象徵,更是人與書聯繫情感的橋樑。」餘元康表示。如今,香港藏書票協會已然成為國際藏書票聯盟理事。

  大部分藏書票,其實屬一種小型版畫,製作需透過版印的方式來完成,與版畫的差異是藏書票會在作品上印出藏書家的名號或姓名,以便作為所藏圖書的標誌,再將印好的藏書票貼在書籍的封底內頁,除了可當藏書家的專用圖記外,也有版畫原作的藝術價值。

  「藏書票以書為本,有助於推廣人們對書籍的熱愛,故最適合在大學圖書館舉行。」餘元康續稱。昨日開幕禮後,他帶領記者欣賞今次展出協會會員創作的一系列藏書票,會員們身份各異,擅長藝術領域也各有不同,卻都借藏書票展現藝術才情,餘元康以竹紙作媒介,描繪杭州西湖荷花盛景;會長賴維鈞發揮其本身的設計才能,製作環保、和平主題藏書票;熊美儀則以東方女子入畫,用藏書票表達女性之美;朱雅麟和馬天恩則分別以寫實石榴和抽象技法詮釋她們對藏書票的理解。

圖片: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