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用高科技揭秘大師經典/王 加

時間:2017-10-24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在卡拉瓦喬職業生涯的末期,無論是莎洛美手捧施洗約翰還是大衛手提哥利亞人頭的主題,他均一次次在畫作中描繪被砍下的頭顱,甚至把血淋淋的人頭以自畫像的方式來呈現,意在救贖自己所犯下的罪孽。從流亡到客死他鄉,卡拉瓦喬人生最後的四年是黯淡無光的,展覽也是以灰暗的色調來映射這一點;然而,他所留下的藝術卻始終璀璨奪目。

  在用三種色調反映卡拉瓦喬藝術人生的重要階段之餘,「走進卡拉瓦喬」特展最大的亮點便是經典名作與高科技的完美結合。在每幅真跡的展牆背後,都鑲嵌着一個顯示屏,利用動畫來還原通過X光掃描之後所發現的卡拉瓦喬創作軌跡,並與最終的成品進行對比。在西方油畫修復領域,X光掃描和紫外線造影已是完成作品修復過程前的必備條件。如果說紫外線造影更多提供的是關於畫作材質和塗層化學反映的詳細信息,那麼X光掃描則是通過透視直達畫作的基底層和底稿素描層,從而提供給修復師這幅作品在最初創作時的基礎信息。「走進卡拉瓦喬」特展正是利用X光掃描畫作最底層的底稿來檢測其與完成作品的差異,進而在展覽中呈現對比展示的結果。這個策展理念是極其新穎且富有想像力的。對於觀者而言,我們彷彿是在對二十幅真跡的掃描底稿和成品進行一次「找不同的遊戲」。

  為了增強戲劇效果,《茱蒂絲砍下霍洛芬斯的頭顱》成品中手起刀落的切口部分比草圖要擴大的許多;在《聖厄休拉的殉難》中,畫布最下層的底稿部分並未勾勒出匈牙利國王刺穿聖厄休拉的箭頭,而最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則是箭頭刺穿聖厄休拉胸部時鮮血噴濺出的畫面,並以極強的速度感「定格」在了那一瞬間,彷彿觀者在那一刻按下了暫停鍵。為了構圖的平衡,曾在國博展出的《施洗約翰》原本在草稿中左手握着的竹竿被換到了右手;《逃往埃及途中休息》畫面中的天使最初被卡拉瓦喬安置在右側,聖母則是處在居中的位置,頭部也並非側向聖嬰;此外,畫作背後隱藏的「密碼」也被逐一破解:通過X光的透視掃描,在《算命者》中衣着浮誇的英俊少年胸口位置發現了一尊未完成的聖母像,原來卡拉瓦喬本意是完成一幅縱向的聖母子畫作,卻不知因何放棄並覆蓋成為一幅全新的作品;而在《鞭撻耶穌》中右側手握繩索捆綁耶穌的那個人物形象的肩部位置,X光還映射出另一個人物頭部為了形成對耶穌基督的圍攻之勢,但或許是考慮到畫面過於擁擠之後被塗抹掉了。若非高科技手段協助,我們或許永遠也無法解密沒有任何手稿存世的卡拉瓦喬那創作背後的思考和斟酌。而在展覽籌備過程中,策展團隊不僅要對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卡拉瓦喬真跡進行逐一掃描檢測,其幕後還伴隨着對比分析,動畫製作和學術研究等大量具體且繁複的工作。同為博物館人,深知他們背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不由得心生敬畏。

  步入二十一世紀,經典藝術與高科技的關係究竟為何?三天內兩次排隊觀展,深感自己「走進了」卡拉瓦喬的內心世界,而這種體驗完全得益於高科技在展覽中恰如其分的應用。X光掃描所顯示出的最底層大師手稿,充分說明從最初的構圖到最後的成品,卡拉瓦喬做出的所有修改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調整之處無怪乎三點:為了強化光影明暗、為了構圖的平衡和肢體動作的準確,以及為了更為誇張的戲劇衝突,力圖達到他腦海中的視覺效果。無庸置疑,「天使與魔鬼」並存的卡拉瓦喬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完美主義者。在絕大多數的作品中,他調整最多的是人物的肢體語言。手指如何擺放最為協調、手勢如何將暗喻表達最為妥當、膝關節的高光部分、光線打在衣褶上的明暗對比、哪怕是頭部的傾斜角度……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反倒是卡拉瓦喬反覆斟酌和糾結的部分。通過X光和紫外線造影等高科技的修復手段,讓我們得以在大師誕辰四百四十六年的二十一世紀「窺視」他在創作過程中曾試圖掩蓋的修改痕跡。在當今的策展理念中,對比陳列大師手稿與真跡的方式可謂屢見不鮮,但應對象卡拉瓦喬這樣毫無手稿存世的繪畫巨匠卻束手無策。「走進卡拉瓦喬」特展,以紀念米蘭之子的名義,將原本僅適用於幕後學術研究的高科技手段搬到台前,從而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揭秘這位在生前毀譽參半,身後數個世紀被世人埋沒遺忘,直至二十世紀才重見天日的一代天才在創作背後的心路歷程。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