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晏濟元贈予作者的書法作品/作者供圖
晏濟元(一九○一年六月至二○一一年二月十日),名平,別號素貞老人、老濟、濟元、江洲散人。四川省內江縣人,祖籍山東省高密。中國美術協會會員,曾任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國書院副院長、名譽院長。晏老幼承庭訓,成名較早。
一九三○年,晏濟元以一幅仿清初名畫家石濤山水《人語響孤峰》,同張大千所作《荷花》,同被選送柏林,參加中德美展,開了中國畫走向世界的先河。一九三二年,他同何香凝女士合作多幅山水花卉,參加了上海抗日募捐展覽。一九三四年他由張善子介紹,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日本鐵道講習所、早稻田大學和東京大學。一九三七、三八及四五年,晏濟元與張大千三次聯合舉辦畫展,其畫作被張大千稱譽「作家士氣兼到」。一九六三年,應郭沫若先生之請,他作了一幅《紅日青松》,作為祝壽禮品,祝賀毛澤東七十歲誕辰。一九六四年元旦,北京市政協舉辦六十歲以上老人會。朱德元帥等領導人觀摩了晏濟元與傅抱石、仇鰲等登廬山遊覽寫生的四十多幅畫作後,朱德開懷地說:「海外有個張大千,國內有個晏濟元」,並推薦其作品在北京市政協禮堂展出。
晏濟元是中國書劃界真正的「畫仙」,享年一百一十高壽。二○○三年一月十一日,筆者偕內子,前往深圳市錦綉花園觀海閣,拜訪了晏老。從他的公子秉常先生那裏了解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一場車禍事故,致使晏老卧床八載,療傷養病;他母親即晏老夫人潘蜀新女士精心照料,終使晏老重新站立起來,再染丹青。
一九九○年後,晏老先後奔遊烏江、去樂山、攀峨嵋、訪麗江,老而彌堅,從事寫生活動。一九九三年,晏老一百八十餘幅作品,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一九九六年《晏濟元書畫集》第一部出版。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已屆九十七高齡的晏老,應邀在香港集古齋舉辦畫展,並向應邀者贈送了《晏濟元書畫集》。二○○一年,中國文聯和中國美協聯合為他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展。這是首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百歲書畫家的個展。
晏老書畫所鈐印章,先後積有數百方之富,竟是基本自治。他不僅題匾書法、潑墨山水,而且能寫蠅頭小楷。試問古今中國還有幾人何?晏老的詩、書、畫、印兼善,是一位臻於完美的中國傳統的藝術家。
世上竟有如此巧合趣事!二○○三年十一月七日(農曆十月十四日),上午下班前,華閩集團大堂收發室通知我去簽領一封重慶市寄來的「特快專遞件」;拆開一看,內有晏老女兒晏秉義一封信。信中寫道:「……這幅字,我父親寫過八次。這一幅他認為寫得很好,才給你寄出。」這是晏老自撰的對聯:「共宇宙意識俯仰,囊括四海吞雲夢;與天地精神往來,席捲江山入畫圖」(濟元老人百又四歲)。這一天恰好逢我六十周歲生日,收到了這幅書法,心中真是非常驚訝!一百零四歲壽星,竟有如此精神和功力!無論在與晏老談話間,或是書信之間,筆者從未談及自己生辰。世上如此巧合之遇,發生在我身上,套用曹操(孟德)《龜雖壽》最後一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可能比較恰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