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何水法花鳥畫作寫閒趣

時間:2017-10-10 03:15:43來源:大公網

  圖:何水法與其為慶回歸創作的巨幅作品《春湧香江》\大公報記者湯艾加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艾加報道:畫家何水法早前在香港榮寶齋舉辦了「春湧香江─何水法花鳥畫作品展」,這是他在港首辦個人作品展。何水法在本報記者專訪中分享,自五十年前見到一張嶺南派畫家的紅花羊蹄甲的寫生作品後,便對此花的靈動姿態和嬌艷的顏色難以忘懷。直到二十年前的香港回歸慶典,他在電視上見到金紫荊的一刻,腦中那充滿魅力的花顯現眼前。自此,何水法便知鍾情了三十年的紅花羊蹄甲就是香港的區花紫荊花,他也開始積極創作有關於紫荊花的作品。

  鍾情紫荊花半世紀

  何水法的作品多為花卉,但又並非以傳統文人墨客最愛的梅、蘭、竹、菊、牡丹、薔薇等為主,為此,他解釋:「傳統主題的花卉創作,這些花很美,同時更多的是承載了一種感情。我雖也寫傳統的花卉,而我最愛的還是嘗試其他不同類型花卉,紫荊花便是其中一種。至於為何,原因在於,在我眼中,撇開傳統的視角,花本身都是美的,它們用不同的形態綻放,為世界帶來美好,我也希望記錄下它們的美。」在談話中,可以感受到他對閒趣的追求,而這追求,讓年已七旬的他仍充滿活力,這種活力也體現在他的作品之中。

  寫花卉,常見的是工筆和寫意兩種創作形式。在何水法看來,工筆的創作有它呈現美的方式,但過於刻意將花真實的形態描繪,少了些趣味。

  寫意筆觸展個性

  因此他喜好用寫意的筆觸寫花,這樣每一朵花都有各自一種隨性綻放的姿態。進而他說,雖然學習過不同方式的創作,到最後是為了把所學的融會在自己浙派花鳥作品的創作之中。

  何水法解釋,堅守傳統不等於故步自封,要接納不同文化的創作,取長補短才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浙派書法有對傳統的堅持外,更講究筆墨和精氣神表達。此外,在創作時他依然堅持自己研磨,因為這樣才能更好地呈現墨的個性。

  何水法的創作探索讓記者聯想到了新水墨,談及新水墨與傳統水墨,何水法道:「新水墨也離不開『水墨』二字,筆、墨是水墨的本,創作新水墨不能丟棄傳統水墨的運筆用墨,不能只為了追求『形』的創新以及用料的創新,那樣便不是『水墨』。」

  訪談最後,他很感謝這次展覽獲得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香港榮寶齋畫廊、杭州抱華樓何水法美術館的支持,他還希望藉此次展覽為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增添特殊的文化意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