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豐子愷與《護生畫集》

時間:2017-10-07 03:15:41來源:大公網

陸小鹿

  圖:畫中描繪人與動物之間的飽滿情感,讓人難忘\作者供圖

  因為喜歡豐子愷,我買回一套讀庫出品的《護生畫集》,內含六冊畫集,一冊釋文,總共七本。在釋文的再版前言裏,我得知這套畫集,從開始作畫到全部完成,長達四十五年。如此漫長的歲月,浩大的工程,讓人震驚之餘是深深的佩服。

  《護生畫集》,它的誕生歷程究竟是怎樣的呢?那得先從豐子愷的偶像弘一大師說起。

  當年,豐子愷求學於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擔任他圖畫和音樂的老師是李叔同。李叔同多才多藝,音樂、美術、書法、戲劇無一不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驪歌《送別》,便是李叔同當時的作品之一。李叔同淵博的學識讓學生豐子愷極為欣賞和佩服,從此緊跟恩師的步伐,不離左右。後來,李叔同削髮為僧,成了弘一大師。

  都說文人交往時有雅趣。弘一大師五十大壽前夕,豐子愷畫了五十幅畫,再由弘一大師給每幅畫題字,作為特別的生日禮物,送給弘一老人祝壽,由此誕生了《護生畫集》的第一冊。

  有意思的是,十年後,兩人又聯手合作了字畫各六十幅,出版了《護生畫集》第二冊,以此來慶賀弘一大師的六十大壽。

  後來,弘一大師提議每十年可出一冊,幅數依照歲數,待他七十歲時,可以作《護生畫集》第三冊,共七十幅;八十歲時作第四冊,共八十幅;九十歲時作第五冊,共九十幅;一百歲時作第六冊,共百幅。豐子愷鄭重允諾:「世壽所許,定當遵囑。」

  但人之壽命,並不能自己做主,弘一大師後於六十二歲那年圓寂。壽星既已歸去,題字之人亦已缺失,《護生畫集》還能繼續下去嗎?令我無限感動的是,豐子愷始終未忘師命,他埋首作畫,請友人代為完成題字部分,在恩師七十及八十歲陰壽之際,相繼出版了《護生畫集》的第三及第四冊。

  這是一段用生命實踐諾言的可歌可泣的歲月。恩師壽命無法自主,豐子愷同樣也無法預料自己的壽命會終於何時。若世壽不許,該如何了願?為了不辜負使命,就要與時間賽跑。在恩師九十歲及百歲陰壽還未到之前,豐子愷為踐宿約,雞鳴早起,孜孜選材、默默繪圖,提前完成了《護生畫集》的第五及第六冊,正因為這樣未雨綢繆的提前作畫,才使得他在離世之前,得償夙願,留下這樣一件飽含深情的巨著,這不能不算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大奇跡,這是一份深沉到普通人無法想像的愛。

  翻開《護生畫集》第一冊,基調是傷感的,這五十幅畫是豐子愷和弘一大師對殺生的一種無聲抗議。豐子愷的畫,貴在畫面生動有故事感,搭配弘一大師的題字後,文字的渲染更容易將畫面的氣氛烘托出來。比如一幅題為《今日與明朝》的畫,左邊畫的是風和日麗的今天,魚、鴨在河水裏活潑地嬉戲,右邊則是明天,魚、鴨被繫着頭吊在繩上陳列在市集……鮮明的生死對比,令人唏噓不已。

  到了《護生畫集》第二冊,基調開始回暖,畫面呈現出詩趣盎然,如沐春風的感覺,這六十幅畫側重於護生。比如一幅名為《繈負其子》的畫,畫面就非常溫馨有童趣,一邊是母親背上馱一小兒,一邊是母雞背上馱一小雞,採擷生活場景的寫實方法,使豐子愷的畫更易引發出讀者的共鳴。

  《護生畫集》第三、第四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畫面中湧動的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飽滿情感。豐子愷以畫來提醒讀者,動物與人類一樣,也有情感,你對牠們好,牠們就會對你好。記得第四冊裏有一幅畫,畫的是相敬如賓的兩隻鵝,一隻鵝,頸部受損,另一隻鵝,缺了一隻腳掌,主人叫喚牠們時,殘頸鵝都會讓殘掌鵝先走,而吃食時,殘掌鵝都會讓殘頸鵝先吃,從來不和牠搶。說實話,看《護生畫集》時,我屢屢被這樣溫情的畫面所打動。在這個人情普遍冷淡的時代,不要說動物之間,人與人之間都缺乏真摯情感,這個時候讀一讀《護生畫集》,真的非常必要和有意義。

  在《護生畫集》的第五、第六冊裏,豐子愷依舊延續他的悲憫之心。在關注動物之外,植物也是他關注的主題之一。同動物一樣,植物也有生命,凡有生命力的東西,都應該懷着慈悲之心去善待它們。比如第五冊裏有一幅圖,叫《用莖吸養料,苟且延殘生》。一隻花瓶,插着從外面折來的鮮花,雖然花葉完好而美麗,可是枝下已無根,花朵不過苟延殘喘罷了。這樣的畫讓人深思,引人反省,散步園中,看到好看的花草隨手摘取,這樣的行為直到今天都屢見不鮮,摘花人在滿足視覺美感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這其實是在傷害植物?

  事實上,《護生畫集》裏有很多這樣引人深思的畫面和題詞。六冊畫集,厚厚一摞,我花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才讀完它們。我讀得很慢,原因是—那些充滿感情的圖畫和文字,每每讓我感慨萬千至停頓,時而覺心疼,時而感溫馨,時而會內疚,時而想流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