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呂克.貝松的法式幻想\陳楚

時間:2017-10-06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呂克.貝松是當代著名的法國電影人\資料圖片

  近期內地熱映的電影中,大受年輕人追捧的歐美電影,應該要數漫威出品的《蜘蛛俠:英雄歸來》(港譯:《蜘蛛俠:強勢回歸》)吧,相比起這部圈粉無數的漫威系列商業片,我卻更想談談法國導演呂克.貝松(港譯:洛.比桑)的科幻類新作──《星際特工:千星之城》。

  說起呂克.貝松,全球各地的電影愛好者應該都不陌生,從《這個殺手不太冷》,到《聖女貞德》再到《第五元素》,他打響了英語發音的法國製片的口碑,也打出了呂氏電影的獨特風格。但不同於以往電影中的寫實,這部《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了這位年近六十的法國導演令人驚艷的超凡想像力,也向世人訴說着人類想要的未來可以有多美好。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眾口難調這個情況在呂克.貝松身上依然成立,於是乎他的作品,也常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結果——喜愛者甘之如飴,不喜者嗤之以鼻,而我,自然屬於前者。因為在呂克.貝松的作品裏,你永遠也猜不到這位想像力爆棚又不失童真趣味的導演會在大銀幕上帶來什麼樣的驚喜。正如這次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帶給我的感受一般:異彩紛呈、目不暇給的特效畫面充滿震撼,在如今這個大腦被各種審美疲勞全面覆蓋的時代裏,呂克.貝松依舊能一次又一次地製造出獨特的視覺刺激感,就這一點而言,該片已屬難得之作。

  有別於漫威的暴力式英雄主義,呂克.貝松用他的法式浪漫在影片中大聲疾呼:文明去哪了?於是,誕生了電影開頭震撼到無以復加的那段混剪,隨後伴隨着David Bowie飄渺的聲線,我們看到了關於未來最偉大的假設——星際城市阿爾法。

  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淘洗之後,電影特效的發展幾乎耗盡了所有電影匠人的聰明才智,每一個好萊塢(港譯:荷里活)導演似乎都在極盡所能地讓特效在電影中被運用。我記不清已經有多久沒有感受到《阿凡達》上映時候的瞠目結舌了,也漸漸開始習慣了看那些光怪陸離的場景,驚人的爆炸和匪夷所思的戰鬥,電影裏的特效漸漸走向了大量堆砌、憑數量取勝的套路,千軍萬馬、充斥整個空間的飛船,除了震撼之外,似乎一直都缺乏着具有辨識度的靈魂。然而,在呂克.貝松描繪出來的未來宇宙裏,我獲得了驚喜:豐富的色彩勾勒出如夢似幻的世界,每一個外星人的形象都讓人過目難忘,從未有人這樣展示過太空的美好。當然,這種色彩和夢幻對於增加電影真實感並無益處,但是《星際特工》的漫畫血統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個無比真實的夢境,大概會成為每一個觀影者最多彩的懷念吧。

  阿爾法這種夢幻城市在電影裏的出現,與呂克.貝松法國血統裏的藝術氣息想必是分不開的。他從不掩飾自己對精緻、細膩、近乎誇張的情感表達的熱愛,也只有他這樣的富有藝術氣息的電影人,才會給每一個外星人設計精緻的形象和服飾,為未來宇宙的每一個細節書寫七百年的變遷過程。

  或許有些觀眾會認為,這太過遙遠太過美好,是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表現手法,但是,電影本身,不就是靠着這不切實際的理想,豐富了我們所有觀影者枯燥沉悶的日常生活嗎?又或許,有人會對法國人的「浪漫」不屑一顧,因為這不足以讓他們成為船堅炮利的超級大國,可是,誰也不能否認他們創造了令人稱羨的文明和藝術。《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所展示的一切讓我明白,「浪漫」不但是人類逃脫現實生活的小確幸,也將成為人類文明此後千百年裏始終如一的追求。

  當然,呂克.貝松一貫包容力極強的宏大宇宙價值觀,超越種族、維度,和平共處、追求大愛的未來太空發展論,以及繆星人回饋自然的和諧生態觀念等等,也都是影片中更值得讚許的地方。這些思想的傳達破除冷戰思維的局限,激發出觀眾心中的善念,而該片作為娛樂性質的商業科幻片,能夠兼有這些值得稱道的精神內涵,實在讓人欣喜。值得大讚的還有影片中各種視效奇觀,無論是宛如天堂般清新可人的繆星景象,還是層次分明的千星之城阿爾法,以及戴上特殊眼鏡才能看透的維度大市場,都能讓人忍不住發出讚嘆,想用語言去描摹卻在此時感覺到了語言的貧乏。

  我不知道在如今這個速食文化氾濫的社會裏,還有幾個導演會像呂克.貝松這樣注重精神世界的建設和對未來文明的設想。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做到了,這位不隨波逐流的法國老年人,用他的法式幻想向全世界描繪一幅最美好的未來畫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