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戲劇的枴杖\楊勁松

時間:2017-10-03 03:15:56來源:大公網

  中國電影誕生以來,其創作受美國影響,甚至出現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劇情長片。一九四九年以後內地電影生產主要研習前蘇聯電影工業化體系,創作依然是強化敘事與人物刻畫為主的劇情片。戲劇與文學是電影創作的兩大核心命脈,就這一點,美國與前蘇聯電影風格是相通的,奧斯卡金像獎始終設立最佳改編劇本獎,就是獎勵那些從小說或舞台劇改編的電影劇作。

  「文革」之後,改革開放大潮也影響着中國文藝,歐洲影像美學的電影通過香港輾轉出現在北京電影學院等研究教育機構並被追崇。一九七九年,《丟掉戲劇的枴杖》、《戲劇與電影離婚》、《談電影語言的現代化》等理論文章影響張藝謀等中國第五代導演,同時奠定了電影教育與研究的方向,影響至今。去敘事、去演員表演等論調矯枉過正,導致第五代導演電影無人喝彩,直到陳凱歌《霸王別姬》、張藝謀《活着》兩部經典回歸文學,但那時,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已停滯,美國大片開始進入內地影院迅速贏得市場,中國電影創作開始陷入不會講故事的尷尬,至今未曾走出此魔咒。

  讓文學與戲劇重回電影!正在內地熱映的《羞羞的鐵拳》改編自同名話劇,此劇三年前首演,通過數百場演出磨合,創作者掌握了劇場觀眾對此劇的互動笑點,電影改編由此受益。加上原班演員的表演已默契,給電影表演打下堅實基礎,贏得觀眾就水到渠成。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