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南亞風情在故事中呈現\大公報記者湯艾加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艾加報道:第十八屆「香江明月夜」慶中秋系列活動,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系列演出,於國慶夜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圓滿落幕。閉幕演出是北海市文藝交流中心帶來的大型歷史舞劇《碧海絲路》。該舞劇由中國當代著名編導藝術家陳維亞任總編導,著名舞劇編劇家馮雙白編劇。
演員演繹到位
該劇以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為背景,通過講述發生在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段愛情故事,展示了中華民族忠誠、勇敢和堅韌不屈的優良傳統,展示了我們祖先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艱辛與勇氣,再展現了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友好交往與商品貿易的歷史情景。
演出以簡單明瞭的開場講述了漢武帝派遣大浦為使臣,帶領遠洋船隊滿載黃金絲綢等貨物,由合浦大浪港出海開拓邦交的故事背景。第二幕,載着新娘阿斑的「婚船」從觀眾席中穿行而過,讓觀眾置身於舞劇之中。而後大浦與妻子阿斑的一段雙人舞是演出一大亮點,通過演員的舞蹈演繹,將新婚夫妻即將面臨長時間分別的難捨感情表現得細膩到位。第三幕,講述船隊在海上遇到了風浪,通過男演員的群舞表現了征服海洋的勇氣和魄力,這一段的燈光與配樂也將大海的波濤洶湧展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一個講述出航遠洋的故事,船隊到達斯里蘭卡後,國王舉行國宴歡迎船隊隊員,這一段中,充滿異域風情的東南亞舞蹈帶來一股濃烈的海島氣息,在配樂上也選擇了東南亞樂器進行演奏,表現到位。故事的發展也穿插了通過攀高比勇的情節,使得東南亞元素的呈現更加清晰。大浦遠航歸國後與妻子阿斑的另一段雙人舞演出,達到了前後呼應的效果。
演出當晚,文化中心外是煙花匯演最佳觀賞地,而文化中心大劇院內與煙花匯演同一時間進行的演出,依舊座無虛席。
演出結束後,演員多次謝幕,不少觀眾依舊留在原位,不斷向台上演員揮手致意。其後,主演王文權(飾大浦)、肖卉(飾阿斑)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說,此劇自二○○八年起首演,雖多次在國內外演出,但這次是首次抵港演出,同時也是出訪演出演員陣容最多的一次。這次的香港演出在編舞細節上作出了許多調整,雙人舞的展現亦有所增加,而令他們最為感動的是香港觀眾的熱情。
觀眾反響熱烈
現場觀眾反響熱烈,區太在觀賞演出後與記者分享說,該劇在服飾、燈光以及音樂上給予她強烈的印象。她表示時常會與先生一起帶女兒觀賞舞蹈演出,感覺這舞劇在製作及演出水平並不低於時常觀看的香港舞蹈團的演出劇目。從事文化工作的郭先生說,曾經在北海旅遊時觀賞過此劇,上次觀看已覺非常精彩,這次的香港演出更讓他眼前一亮,有關方面在細節的安排處理上作出了大幅調整,雖然人數的氣勢略遜北海的演出,但在藝術性上卻有了極大的提升,他期待該劇能再次在香港演出。
今次演出由國家文化部主辦,中華文化城有限公司為香港主辦方;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政協、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委統戰部協辦;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籌組;中聯辦宣文部支持。前晚出席觀看演出活動的嘉賓有中聯辦辦公廳副主任姜濤、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朱挺、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巡視員李開剛、廣西自治區黨委統戰部部務委員覃定堅、廣西北海市委常委毛艷瓊、廣西北海市政協副主席陳紅、香港廣西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蒙美玲、中聯辦社團聯絡部處長黃鑫、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副處長王國海、香港廣西北海市同鄉聯誼會會長王健文等。
據悉,《碧海絲路》在廣西的北海絲路大劇院每周均有演出安排。該劇自誕生起製作過兩個版本,今次帶來的版本是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的獲獎版本。而該劇亦是首部市縣級製作的節目被選入「香江明月夜」的演出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