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小小月餅深深情\黃曄

時間:2017-10-02 03:15:30來源:大公網

  中秋將至,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江南友人曬出了兩小時收到還微熱的鮮肉月餅,不禁勾起我的「饞蟲」,有些想念上海的鮮肉月餅。

  許是姐妹心靈相通?不一會兒,就看到妹妹在微信上問:「要吃鮮肉月餅嗎?」我心中歡喜,可身為姐姐,卻還要「裝腔作勢」一下:「你要給我寄?」她回:「是啊。」我說:「蠻麻煩的。」她道:「還好吧,給你寄幾個吃吃。」接着,她發來已經準備好的容器——一個粉紅色的餅乾盒子的照片,看來,無論我的回答是什麼,妹妹都是準備給我郵寄的。

  第二天早上,妹妹再次發來照片,半個掰開的鮮肉月餅,一個上海老大房的月餅盒,她說:「冷一下裝盒,下午寄出。」連聲謝謝之後,我迅速發過去三個眼紅垂涎的「色」表情,似乎聞到了鮮肉月餅的鹹香。

  沒過多久,母親也在微信上說:「二舅又寄來月餅,叫他不用寄的。」我問:「是鮮花餅嗎?」母親說:「還有火腿的。」我說:「那應該也給我們寄了。」

  母親兄妹分別定居不同城市,年歲漸高路途遙遠,平日很難見面。但每年中秋未到,遠在昆明的二舅早早就會給上海、武漢、宜昌的親人快遞鮮花餅和火腿月餅,說這是雲南特產,外地買不到的。說實話,如今時代,有什麼是買不到的呢?那快遞費都可以拿來買好些鮮花餅和火腿月餅了,可八十多歲的二舅不聽,他說:「我買的可是正宗昆明的老牌子,當天生產的,最新鮮的。」在他看來,只有他親自購買寄出的,才是最好最真的。

  我家中有一個深藍色的月餅盒,盒蓋上兩個淺黃色的草書字「真情」格外醒目,背景是一幅月夜圖畫,靜謐的水面,一輪明月,遙遙的掛在天際,水面上,搖曳着月的倒影,令人想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詩句。

  那年快到中秋的時候,我收到一張來自哈爾濱包裹單,寄件人是多年前的一個學生。清楚地記得當時拿包裹單的情景,好幾個同事在一旁說:「這麼遠寄盒月餅來,真是禮輕情義重。」

  中秋那天晚上,寄月餅給我的學生打來電話:「黃老師,節日快樂!」「謝謝你的月餅!」「不用謝的!黃老師,你在看月亮嗎?」「對啊,我正在月亮下漫步呢。」「那我們是千里共嬋娟了?」「對啊,千里共嬋娟!」我一時眼眶有些濕潤,真沒想到她會這樣細心,在學校的時候,因為我的批評,她不知流過多少眼淚呢。

  關於月餅,另一個深刻記憶與同事林有關。

  有一年暑假過後,兒子要返回巴黎上學,他像擺積木似的,一樣一樣把我給他準備的東西擺進箱子,抱怨說行李箱肯定超重。

  母子二人正犯愁,同事林打電話來,說想給前不久返回法國的女兒帶點月餅,我笑說:「中國超市什麼都有賣的,很方便。」林說:「她就喜歡吃蛋黃月餅。」第二天,林送過來幾個月餅,還是那句話:「她喜歡這個。」林走後,兒子感嘆道:「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行李果然超重,不過一路遇見好心人,兒子順利到達,林的女兒在中秋吃上了家鄉的蛋黃月餅。

  總有人說現代的月餅越來越注重包裝等外在形式,傳統節日固有的寓意正在逐漸消亡,慢慢淪為「吃」節。私下以為,天價也好,商家炒作也罷,我們自可不去理會。我們需要的,只是能表達自己心意的那一個,那小小的月餅裏承載的一份深情,便是節日最本真的意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