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活字印刷的發明/陳煒舜

時間:2017-09-30 03:16:05來源:大公網

  自畢昇以後,約在元初又有製作錫活字印刷術的,並用鐵條嵌在盥內作介行排字印書,這是記載上最早的金屬活字,但金屬活字難以刷墨,往往印壞,故錫活字未能推廣。至於木活字和陶活字,最早則是王禎所製。元成宗大德二年(一二八九),王禎在安徽旌德縣尹任上製成全套木活字三萬餘個,費時二年。

  完成後試印《旌德縣誌》,全書六萬餘字,未及一月即印成一百部,這是中國方誌中最古的活字本,可惜它已在明代失傳。

  王禎於兩年後調任江西永豐縣尹,攜帶其木活字擬印自著的農書。其時該書已付雕板,因此活字未及應用。但其所作造活字印書法附錄在農書之後,詳記寫韻、刻字、鋸字、修字、嵌字,以及造輪、取字、安字,一直到印刷等步驟都詳細而有系統的加以說明,成為印刷史上紀錄最詳細的活字印刷術。王禎可以說把中國活字印刷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他注意到活字形體的大小高低必須完全一致。他發明了圓輪排字架,實行以字就人的坐排法。他又詳細規定了活字排版的操作方法。這都是他的最大貢獻。在王禎以後又經過約二十年,浙江奉化知縣馬稱德在元英宗至治二年(一三二二)刻製木活字十萬個,印成《大學衍義》等書,可惜這些書早已失傳,無從查考。

  不過考察現存古書可知,中國古代活字印刷書籍仍存在一些缺點,如字元空間及行距不整齊、墨色不均勻、字元及上下文容易顛倒等。

  相比之下,雕版是刊工一氣呵成之作,版面設計更為一致,富於藝術感。此外,活字書籍若要再版,必須重新排版。因此活字印刷雖然成本較低,在中國古代的普及度卻始終不及雕版印刷。 (下)

(「星光心影」十一月再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