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活字印刷的發明\陳煒舜

時間:2017-09-28 03:16:08來源:大公網

  古代的印章、拓印都可說是雕版印刷的濫觴。

  尤其是印章,篆刻反文、印出正文的形式,與雕版一脈相承。雕版與手抄相比更便於傳播,故最早用於佛經。一九六六年在韓國慶州佛國寺發現的《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刻印於七世紀末(武則天時代),為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書籍。雕版印刷首先要製作原稿,然後將原稿雕刻在木板上。

  木板刷墨,以印刷機在紙上加壓成頁。由於雕版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儲存空間又大,因此宋代又發明了活字版印書。北宋仁宗慶曆間(一○四一至四八),有冶金工人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根據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的記載,它的方法是用製造陶瓷的黏土雕刻若干常用單字的字印,字印甚薄,放在火中燒使其堅硬。

  另預備兩塊鐵版,先在上面鋪滿一層松脂、臘及紙灰之類的東西。要印書時,則取一鐵製的匡範放置鐵版上,乃檢膠泥字印排滿鐵範為一版,持往火上烘,等臘脂稍熔軟,再用一平板放在字印上壓按,使字印的表面平整,下部則為臘脂所凝固不動。

  一版印刷,另一版排字。等第一版印畢,第二版字已排好,如此循環交替。印畢的版,又放置火上使藥熔;用手將字印拂下,可供再排版之用。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預備二十餘印,以備一版內有重複者。不用的字印,依韻分別以木格貯放。倘排版時遇有稀見而未具備的字,亦可隨時雕刻,用草火燒製。

  這是中國用活字印書之始,比德國古騰堡(Johann Gutenberg, 一四○○至一四六八)要早四百年。

  一九六五年在浙江溫州白象塔中發現北宋崇寧二年(一一○三)泥活字《無量壽佛經》殘頁,印刷年代僅晚於畢昇半世紀。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