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為明代成化官窰鬥彩瓷高足杯,繪一雙藍白羽小山雀棲息果樹枝葉間。這種高足杯,上為盌形,盛小果實或喝酒用;元朝始盛行,稱為「靶杯」或「馬上杯」。記得上海青浦縣重固元墓,曾出土「樞府釉」印花雲龍紋高足杯,當時還沒有鬥彩。
明代永樂期間,則以紅釉燒製。其實,最精者為宣德至成化官窰所造。尤其是宣德時,有各式各樣的高足杯和高足盌。曾於大英博物館,見其中一件青花獨特精品,乃繪海浪和四條龍,而高足之部位卻繪了第五條游龍,皆栩栩如生。如此珍罕古瓷,流落海外,殊感可惜。
另於國內,見同樣設計與造型的宣德高足器,卻為「藍地(青花釉)空白花」,繪波濤海獸(紋飾反白),構圖精妙大膽,獨一無二。同樣形制的宣德官窰高足杯,還有「青花釉裏紅」品種。三十多年前,國際拍賣行出現一件繪海獸(青花部分)與海浪(釉裏紅部分)者,高足部位同樣滿布紋飾,此罕品與單燒「釉裏紅」品種俱珍貴。
成化初期,繼承宣德高足杯的燒製技術,後來發展成鬥彩(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結合),胎質純淨細膩,釉層滋潤沉靜,薄而均勻。
淡雅的青花,配柔美的五彩,「地」大多留白,風格開闊疏朗,顯得空靈、自然、親和。其鬥彩高足杯極罕,晚明至清代皆多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