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所刻書中多有牌記,因其書肆名芸居樓,在棚北大街的睦親坊,因此牌記題「臨安府棚北大街陳宅書籍鋪印行」或「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南陳宅刊本」等。書棚本之名,即由此而來。陳氏父子刻書甚多,幾乎遍刻了唐宋人小說和詩文集,唐人集可能刻了百種以上,宋人集則分編為江湖前、後、續、中興各集各若干卷。臨安著名之書坊尚有「尹家書籍鋪」。所刻書末往往有木記題「臨安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或「臨安府太廟前經籍鋪尹家刊行」等。尹氏所刻書籍,以筆記小說較多。
福建書坊的雕版事業,自南宋淳熙以來似乎比臨安還要發達。書坊集中在建寧府的麻沙、崇化兩鎮,所刻書世稱建刻。最有名的是余仁仲萬卷堂,雕版時間最長,所刻《春秋三傳》為坊肆刻本中之上品。福建書坊為了引人購買,對許多通行的經史文集進行加工,編刊了許多所謂「纂圖互注重言重意」的經書和子書,以及科舉考試用書,如字書、韻書、類書文選等。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還刻了許多需要面較廣泛的醫卜星相書和日用百科全書。宋代刻書多有刊記,原是刻書人對本書表示負責的簡單文字,而建寧書坊的刊記文字日趨複雜,竟發展為純商業性的宣傳廣告。這個發展也正好說明了建寧書坊的商品生產較臨安書坊更活躍、更發達。建寧府盛產竹木,竹易造紙,木易雕版。但竹紙易壞,故當時一些士大夫嘲笑建本質量低。但他們也不能不承認「建陽版本書籍行四方者無遠不至」,所以今日所見宋刻本以福建刻本為最多。
宋版書籍原本的裝幀,大抵都是蝴蝶裝。蝴蝶裝因為書脊處只用漿糊黏連,容易脫落,所以今天所能看到的宋版書,多數已由後人改裝成線裝形式了。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