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兵法雜感/張 茅

時間:2017-09-24 03:15:31來源:大公網

  圖:老子的《道德經》被視為三本古代兵書之一 網絡圖片

  兵法,對我深不可測,是哲者、統帥、戰將必謀。因為友人的說話,引起我寫這篇兵法文稿。

  友人說,「佔領中環」之前,先有「違法達義」;旺角大暴動,先由散播拉小販挑起情緒;釘書機的自殘苦肉計,繼而上演一幕「普通話人」越境執法……兵書上有「兵不厭詐」,都被這夥人用上了,不明的人易上當;但孫子兵法不是他們專用的啊。

  友人這番話聽來新鮮,用兵之法不是為誰專用的,可我卻不識用,卻引起我重溫過往閱讀孫子兵法的零星片段。

  首先想起,中國三本着名兵書,為什麼都寫於春秋戰國?

  問題似乎淺白,香港人將各種亂象用一句「七國咁亂」全意表達。春秋戰國時期出了兵書,順理成章,「七國咁亂」準確比喻用兵之道要講高手。

  「孫子兵法」比較多認為原出於孫武,完成於孫臏,並非一人手筆。至於「老子」,也是一本兵書;對此近代的章太炎略有提到,道德經概括古代兵書的要旨。在我印象中,道德經是否兵書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是哲學書;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才較多論說認為「老子」是兵書。

  兵書的實物,上世紀七十年代才浮於世。「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失傳一千多年,一九七二年四月山東臨沂縣銀雀山挖掘兩座西漢前期古墓同時出土。出土兵書實物不是帛書,是寫在四千九百枚竹簡上的內容。接着一九七三年十一月至一九七四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又出土「老子」,已非竹簡,是兩本帛書。

  於是,從前一些定論或懸疑,因有實物出土獲得了答案。

  懸疑之一,「孫子兵法」是一人之作還是兩人手筆?宋朝開始便有疑問,如今也得到解決。

  過去理不清,因先秦著作的特點,以姓氏為書名,孫武、孫臏都稱之為孫子,恐古代起有時將兩人混亂起來。「斷腳將軍」孫臏是孫武後世子孫,戰國時期的齊國人,出生比孫武晚一個多世紀。齊國在政治軍事上出了兩個著名革新人物,政治家是管仲,軍事家就是這位被龐涓施刑割去兩條腿的孫臏。

  孫子是孫武,春秋末期軍事家,吳王闔廬的客卿。

  歷史巧合兩人都有著作流傳於世,寫的都是兵法,為分別此孫子非彼孫子,班固在「漢書.藝文誌」中作了區分,把孫武兵法稱為「吳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稱為「齊孫兵法」。冠上「吳」、「齊」,朝代的區分便清楚了。可惜的是,「孫臏兵法」在東漢估計曾經失傳,到了宋朝,便有人懷疑是否有孫武此人,原因是認為「孫子兵法」始於孫武,完於孫臏,合二而一,是兩人合著,既沒有孫武,哪有孫臏。「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出土,兵書之迷大白,失傳千年的「孫臏兵法」失而復得,孫氏兩人在軍事上的貢獻得以肯定。

  兵書「老子」的出土,也有所翻案,過去一直把「道」經作為上篇,「德」經作為下篇,「道德經由此而來。出土的「老子」帛書竟有兩種,一個墓葬兩本書並同一著作過往少見,兩本「老子」帛書都以「德經」在前,「道經」在後,證明了「德道經」方是「老子」的原來面目。

  有人提出大膽設想,「德」經和「道」經可能非同出一人,甚至推想不是同一批人的作品,也就是說,不是出自老子一人手筆。

  提出異議的人認為,「老子」一書共八十一章,直接談兵的有十幾章,哲理喻兵近二十章,其他各章發揮戰略戰術的見解。但是,上篇的「德」經與下篇「道」經流露出作者思想不統一。

  「德」經講兵,「柔弱勝強」是「老子」戰略觀基礎;「以奇用兵」,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則是「老子」戰術觀。「德」經談用兵冶國之道,重點在戰略,把用兵之道與政治聯繫起來。他的哲理喻兵提出了美醜、高下、奇、難、易、長短、有無、損益、剛柔、強弱、禍福、生死、勝敗、進退等,既對立又統一,廣闊的涉及人類與天地、自然的關係,因此認為「德」經是精髓。

  「道」經雖非一反常態,卻有大談其「道」,把上篇提出的軍事、政治之爭歸咎「道」說中。然而,是否由此得出「德道經」非出自一人的結論,看來只作大膽假設、百家爭鳴的一種意見,未有定論。提出這種意見的人認為「老子」是春秋戰國的道家代表作,有其代表性,著作中流露道家本色,似乎更能代表老子哲學思想。

  三本兵書傳世,評價各有短長,「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講戰爭,集中於對戰爭規律的認識;「老子」兵書則着重戰略思維的探討,從用兵之道引申出事物發展變化當中有規律,這是「老子」比孫武、孫臏兵法高一籌。但「老子」以天理解釋軍事與政治的社會現實,這比孫武、孫臏退步。

  春秋戰國古戰場上,數十萬兵決戰大場面經常爆發,「能具數十萬之兵,曠日持久數歲」(戰國策),一打就是數年。春秋戰國的戰事,綿延數百年,打了不知多少大小仗,出了孫武、孫臏和老子這樣出色軍事家,懂得戰爭規律。

  「老子」說:「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把勇氣用在敢作敢為,會帶來殺身之禍,把勇氣用在謹慎自我克制,就會好好活着。

  《孫子兵法.計篇》說:「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這裏說當官的勝人一籌,皆比別人先知。「知」被認為「孫子兵法」精髓,用於現代社會,對社會危機先知先覺,有預測、有防範、有處理機制,以有效措施應對突發事件。官員或企業CEO讀點「孫子兵法」有助提升管理能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