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各國央行積極囤積外儲抗風險

時間:2017-09-20 03:16:05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亞洲各地政府囤積外匯儲備,以應付美國聯儲局收緊量寬、縮減其資產負債表規模(簡稱縮表)帶來的潛在影響。印度現時的外匯儲備接近4000億美元創新高,韓國、泰國、印尼的外匯儲備亦處於歷史高位。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全球最大的,並錄得連續第七個月增長,八月達到3.09萬億美元,扭轉之前累計減少近1萬億美元的勢頭。

  中國外儲規模全球最大

  投資者追求孳息帶來穩定資金流入,加上美元走勢轉弱,有助增強亞洲地區的外匯儲備狀況,令到亞洲各國及地區央行更有實力應付聯儲局縮表帶來的任何波動,例如印度及印尼在八月分別調低基準利率。滙控香港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表示,這是一個深思熟慮的策略,因為聯儲局看來將會收縮流動性,新興市場資本外流的風險相應增高。

  亞洲的央行在2013年曾經受到一次教訓,當時聯儲局提出逐步減慢買債步伐,導致資金流出亞洲,亞洲貨幣受到沽售。然而,現時情況有所不同,亞洲各地央行已經加強外匯儲備能力,例如印尼如今建立接近192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以應付8.6個月的進口與償還外債需求。泰國的外匯儲備亦升至創紀錄的1960億美元,韓國的外匯儲備在八月底達到3848億美元,也是一個創紀錄水平。

  日本方面,自2011年干預市場抑壓日圓升值以來,日本的外匯儲備一直穩企約1.2萬億美元水平。研究機構Oxford Economics亞洲經濟學者表示,之前的美國緊縮周期,亞洲的貨幣政策基本與聯儲局同步,但這次情況有所不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