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BIS警告:比特幣威脅金融穩定

時間:2017-09-19 03:16:21來源:大公網

  圖:國際結算銀行最新報告表示,比特幣這類加密貨幣可能對全球金融體系穩定構成風險,呼籲央行不可以袖手旁觀 資料圖片

  虛擬貨幣近年掀起炒風,價格大上大落,又因其特性可能涉及洗錢的問題,加上風險未明,自然惹起各國政府的關注或介入。國際結算銀行(BIS)發表最新報告表示,對比特幣這類加密貨幣提出警告,指稱世界各地中央銀行對加密貨幣的增長不可以袖手旁觀,皆因有可能對全球金融體系穩定構成風險。BIS表示,各地央行應當小心衡量是否需要發行加密貨幣,也要考慮到私隱和支付系統方面的問題,還要考慮其對經濟、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所產生的影響。

  繼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炮轟比特幣是個「騙局」後,國際結算銀行季度報告中,也提出對比特幣這類數碼貨幣的想法。BIS的報告認為,現時判斷央行應否發行自身的加密貨幣為時尚早,這是因為對於這類加密貨幣的風險,目前仍然難以評估。

  區塊鏈進行交易 央行難沾手

  BIS的季度報告表示,部分央行已經開始使用電子貨幣,只有相當小部分的資產是有黃金支持。該份報告又稱,央行發行加密貨幣與電子貨幣的性質有所不同,加密貨幣是透過區塊鏈(Block Chain)技術進行,支付人與收款人之間可直接交易,不需要經過中央中介層面。

  區塊鏈技術可以使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進行P2P支付,透過共享總帳(Shared Ledger)在數分鐘之內對交易進行核對、記錄及完成交易。據BIS表示,雖然比特幣或其他的加密貨幣似乎不會取代主權貨幣;然而,這些加密貨幣已經展示出區塊鏈及分散式帳本技術方面的能力。

  BIS的報告數據顯示,探討央行可能以兩種形式發行虛擬貨幣,一種是作為零售交易時使用;另外一種是機構使用的批發性質代幣,用於數碼結算交易。

  需顧及私隱及對經濟影響

  BIS表示,各國央行是否應該提供現金以外的數碼貨幣,這對於瑞典這樣的國家最為迫切;過去十年來,瑞典的現金使用量急速下滑。BIS報告結論是,央行應否發行加密貨幣是由個別央行自行選擇,在作出決定時,央行需要考慮消費者私隱、支付方式及結算效率等問題,同時需要留意對廣泛經濟、金融及貨幣政策的影響;BIS又指出,當中部分風險目前尚難以評估。

  比特幣及其他數碼貨幣近日不斷遭到抨擊,戴蒙炮轟比特幣是一場「騙局」;中國內地開始打擊加密貨幣交易。比特幣周一曾跌0.53%,低見3702.8701美元,其後倒升10.71%至4121.4102美元。新比特幣Bitcoin Cash曾報428.7美元,跌約1.2%。

  然而,隨着區塊鏈技術應用受到金融機構接納,各地央行相繼作出研究,加快結算效率。英倫銀行行長卡尼曾經提到,加密貨幣是潛在的金融革命的一部分。荷蘭央行已經創造其加密貨幣,但僅供內部使用。美國官員也在研究加密貨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