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儀式與儀式感/劉荒田

時間:2017-09-18 03:15:52來源:大公網

  六月初,在上海逛街,被新疆長大的新朋友H領着,走進外灘一條美食街,光顧她去了無數次的清真館。就餐時已過峰期,眾服務員和H稔熟,彼此打招呼,說笑。冷氣充足,桌上,手抓羊肉、孜然羊排、烤羊肉串、烤饢、酸皮子,加一杯塞滿了桂圓肉、紅棗、枸杞和水果的「花茶」,實在是絕妙的享受。壓軸戲是和一位阿訇的談話。

  阿訇是餐廳的服務員,半工,從餐館下班後去清真寺當值。年近四十,中等個子,臉圓,長相不俗,與人對話取高屋建瓴的姿態。心有真主、手握真理的宣教者就是與眾不同。他告訴我們,他來自甘肅,家鄉位於蘭州郊外,在家鄉的民族學院修的本科是伊斯蘭教。

  H知道目前是穆斯林的「齋月」,阿訇正在「封齋」,問他:「感覺怎麼樣?天氣這麼熱,幹活時滴水不進……」阿訇作出詳細解釋:封齋期間,從日出到日落(凌晨三時到下午四點)不吃不喝,以磨煉自我犧牲精神。開頭有點不適應,現感覺好極了,整個人從肉體到靈魂都潔淨,輕盈,齋月過後,身體的毒素被清理一遍,體重會減少十斤以上。阿訇還憤怒地譴責了極端主義分子,說他們為正派的穆斯林不容。聊到《古蘭經》,阿訇爽快地說,我送你一本。隨即進內,拿出幾本書。最後交換了微信號,知道他的世俗名字叫「建軍」。

  我開始讀《古蘭經》,對博大精深的經文可是畢恭畢敬。取先易後難的策略,以了解「穆斯林崇拜的儀式」為前導,可惜不易找到相關內容。幸虧建軍阿訇還送了一本名叫《朝覲指南》的小冊子,對諸般儀式均做詳盡指引,比如,關於《受戒者禁忌的事項》,列了九則,最末一則是:「禁止穿縫製的衣服,如:襯衣、長衫、褲子、鞋,如果沒有裙子可以穿褲子,如果沒有鞋的人,可以穿靴子。」

  儀式對宗教極端重要,儀式的重複就是宗教的神聖性的累積。沒有儀式,教徒無從鄭重其事,莊嚴其事。

  接下來,我想到近年來才流行的「儀式感」。多數中國人如我,先天地欠缺宗教情懷,這是長久地教我自卑的。但我們未必缺乏「儀式感」。這種感覺,來自對某種事物、行為、感覺的強調,放大,重複,使之嚴重起來,偉大起來,以之和平淡、散漫、缺乏莊嚴的庸常生活對抗,從而建立某一種「意義」。

  美國旅游散文名家比爾.布萊森的《失落的大陸》一書中,這樣敘述自己在加州索諾拉鎮一家旅館入住時的感想:「馬桶座上也沒有寫有『為保護您已消毒』的紙封帶,剝奪了我每天剪去封帶說『現在我決定打開馬桶』的儀式。」而這「儀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獨自駕車旅行已有一段時間,寂寞乏味的生活迫使他盡可能地從外物獲取「從新開始」的儀式感。

  如此說來,貌似荒誕或無聊的事情,其發生就有邏輯可循。比如,我家鄉一位剛剛退休的科級小官,和家裏人外出吃飯,非要由他「簽單」。服務員向他解釋:「人不在原來單位,簽了單我們也無法向它收費。」他不肯,只顧生氣。好在他太太明白就裏,把服務員拉到一邊,悄悄說:「讓他簽好了,我另外付現款就是。」原來,只有公款吃喝,才能使得前科長贏回當官的儀式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