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楹聯盛於明、清;不少著名書法家的作品留存至今,成為收藏家的瑰寶。像清代道光、咸豐至同治年間,何紹基書篆、隸、行、楷、草諸體皆精妙,並能渾然兼容。他喜書楹聯,數以千計,且多自撰句,無一雷同。早年有幸,見其所書篆體聯:「鳳棲長近日,虬卧欲為霖。」結構間架,活用漢碑和北魏碑法;但氣韻獨特,筆法是自運機杼,風格古拙沉雄,以「回腕」法化為己貌。其篆書聯較少,反而大多用其他書體。另曾見四川成都茗椀樓何紹基聯:「花箋茗椀香千載,雲影波光活一樓。」聯中所指的「花箋」,就是相傳女校書薛濤汲井水製作的詩箋。另一聯屬「自警聯」(警醒自己):「愛書不厭如平壑,戒酒新嚴似築堤。」用筆渴澀凝煉,徐疾輕重有致。
何紹基以唐代顏真卿為宗,卻靈動姿媚;又勤習北碑(如北魏《張黑女志》);年六十始習「八分書」,用功臨漢碑(如《孔和碑》及《西狹頌》)。故晚清有專家稱趙之謙「三分顏、七分魏」,而何紹基則「七分顏、三分魏」。何字常見運筆微顫,是一大特色,但卻嫌其晚年(七十五歲前)運筆顫抖過甚,有點兒過猶不及,可能手腕力欠佳。其實,何紹基以行書成就最高,像附圖,就是他所寫行書大幅軸,可細如游絲,亦濃淡枯潤自然,獨具奇姿,富金石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