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又一城看了韓國電影《逆權司機》,說的是一九八○年光州民主化事件背景中,漢城出租司機老金幫助德國記者彼得報道光州慘案現場的故事。彼得的原型是德國駐日本的記者尤爾根,他在光州用影像將該慘案記錄了下來,通過《藍色眼睛的目擊者》影響世界。
外國記者闖入的外來視角,加上出租司機這樣的平民視角,構成了《逆權司機》有別於韓國同類題材的新角度。這其實是突發性社會新聞事件的常規戲劇結構與視角,但導演張勳還是在套路中拍出了新意。
這是一部抒寫民心、同時會煽動民心的電影,以老金為核心,寫出了他由唯利是圖到義無反顧返回光州救助德國記者的覺悟過程。老金這樣的角色也不算出新,但宋康昊演活了這個角色,他完全通過眼神體現出心路,通過銀幕放大折映到觀眾內心,讓我數度熱淚縱橫。
輔助老金形象塑造的是光州出租司機的群像刻畫,導演選用的是劉海真等喜劇演員,詼諧中對比出最後為護送老金而犧牲生命的悲壯。導演敘事穩健,鎮壓暴動的大場景,追捕老金等人的動作戲,都拍得驚心動魄。
導演對大學生遊行採取了中立態度,對其負面性甚至有分寸地進行了調侃。但影片高潮處,放行老金與彼得使其脫離險境的,還是一位在軍隊中的大學生中士,他正直的一瞬,至今在我腦海,揮之不去。青春的力量、平民的覺悟,推動着歷史進步,這是韓國電影堅持表達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