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帛書/陳煒舜

時間:2017-09-12 03:16:23來源:大公網

  馬王堆帛書有《老子》寫本兩種,甲本和卷後的四篇古佚書合抄成一個長卷,共四百六十三行,一萬三千多字,字近篆體。書中不避漢高祖劉邦諱,故推算抄寫年代最晚在漢高祖時期。乙本和卷前的四篇古佚書合抄在一幅寬帛上,摺疊的邊出土時已殘斷,分成三十二片。字為隸書,共二百五十二行,一萬六千多字。書中避漢高祖劉邦諱,將「邦」改為「國」字,而不避惠帝劉盈諱,抄寫年代可能在惠帝或呂后時期。

  又如《周易》,包括〈繫辭〉在內約五千二百字。卦辭和爻辭與今本基本相同,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則完全不相同,保存了比較簡單的原始形式。今本《周易》分上下經,帛書則不分。

  史書方面如類似《左傳》的佚書《春秋事語》,大約是秦二世元年至漢高祖四年左右的寫本。其書沒有編年,敘述春秋時代的史實,有的與《左傳》相合,但議論有所不同,也有《左傳》所沒有記載的。以及與《戰國策》有關的佚書一種,抄寫年代大約在漢高祖五年至文帝十二年之間。此外尚有天文星占、醫經方等佚書和中國最早的地圖。這一發現,不僅使我們更清楚古代帛書的形制,而且解決了校勘和目錄學上的許多問題。

  帛雖然是紙發明以前最好的書寫材料,但古代縑帛的價值較為昂貴,得之不易,孟子曾說「五十者可以衣帛」,可見帛的產量不夠。所以用帛書雖有許多優點,終不如簡冊來得普遍。所以到了紙發明以後,逐漸取代了縑帛抄書,但以絹帛作為繪畫的材料,晉以後仍沿用不絕。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