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為南宋陰刻楷書填紅木製象棋子「馬」,一九七四年福建泉州後渚港出土,是我國出土文物中早期的象棋實物,乃於一艘南宋末年的木製沉船內發現。同時出土者另有「墨書」的木棋子十枚,以及字跡模糊不清的九枚,皆為船員弈棋所用。迄今木質沒有霉爛,實屬萬幸。上世紀八十年代,江西安義縣、四川江油縣和河南開封,俱曾出土銅製棋子;前二者為北宋遺物,大多為青銅所鑄。最吸引筆者的,還是開封出土崇寧間製的黃銅棋子,一邊為漢字,另一邊則鑄相關的具體圖案。像「馬」字背面為一匹奔馬,「車」字反面為一人推有輪糧車,「砲」為拋石機與砲手,「象」為大象,「將」為大將軍,「卒」為執長矛兵士;刻法生動細膩,比美古圖形璽印,古拙有特色,極珍罕。宋代也有瓷製棋子,杭州一帶曾發現實物。
精於書畫但昏庸無道的宋徽宗趙佶,也像詩人陸游、張明中和理學家程顥一樣,喜愛對弈與觀人下棋,故有「白檀(一種香木)象戲小盤平,牙子金書字更明」之句。程顥則認為「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戰法」。我國古象棋文物中,使人亦難忘的,是北宋玉琢的象棋子,於同一面,陰刻「兵」字,上下琢兵丁的圖形,簡拙可愛。上述文物,可見我國象棋北宋晚期已發展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