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老化,貧富懸殊,住劏房的人已算「好彩」有瓦遮頭。
認識一名中年離婚漢,他和太太離婚後,和兒子租住劏房。有時親朋戚友聚會,問他住哪他都不說,到後來才知他住在觀塘的劏房。他在百貨公司任職,工時長,無暇照顧兒子。有親朋想幫他,他總是推辭,說午餐兒子買飯吃,晚飯如他趕得及回來亦會煮菜,若加班則鄰居會幫手照顧,他經常向親朋表示自己沒事的。
居於劏房的都是天涯淪落人,他說鄰居很看顧他們父子,但不是有親朋幫忙會更好嗎?他搖頭苦笑說:「遠水不能救近火,能真正幫我的是鄰居。我曾求過兄長將兒子寄住他家惜遭拒絕。連親兄都不幫我,打擊之大令我沒膽量再去求人。申請公屋未有着落,所以曾想過帶兒子往北京重新開始。但回心一想,這只是我一廂情願,兒子在香港長大,有自己的同學和朋友,何忍帶他離去?再者,我亦沒把握在異鄉能重新開始。」
有日近晚上十一時於街上碰到他,他說:「電視劇不好看,落街乘涼!」見他一套街坊裝,心想他居於劏房的狹窄空間,如非上街,何來有空間唞唞氣。他是笑着說,筆者卻感到其笑容好淒酸。他還說前妻最近因癌病死了,之前離婚是因她是病態賭徒,他一直替太太還債,經常被「大耳窿」追上門要不停搬家,最後因她盜竊入獄才決定和她離婚。
中國人是家醜不出外傳,他卻跟我說了,他的淡淡然,一切也該隨風而逝。
註:本版今起增闢「人間溫情」欄目,從小故事透出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