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各大航空公司飛機上的餐飲服務比較糟糕是旅客共識,大家普遍覺得亞洲各家航空公司的機上服務更好。我的經驗,澳洲、俄羅斯、土耳其航空公司的餐飲服務都勝美國一籌,能和美國並肩的大約只有以「黑暗料理」聞名、近日因為要脫歐而越發摳摳索索的大不列顛航空公司了。不過,最近看到一篇科普文章,才知在飛機上索然寡味還有科學原理,不能全都歸咎於航空公司偷工減料。
英國牛津大學的食物科學家說,高空飛行,海拔影響分子結構。機艙內又太乾燥,容易破壞食物的口感。食品的質感改變,香味消失,香檳等酒類的氣泡也無法保持穩定。所以,機上供應飲料時切忌點香檳,一般的紅酒較能保持原味。而點餐時重口味的咖喱、辣菜等吃起來更有味道,清淡飲食基本味同嚼蠟。如果機上餐飲服務的選項有限怎麼辦?科學家建議,可隨身攜帶味精上機,到時往餐盒裏加一點再吃,必有奇效。
我看了不由失笑。今時今日坐飛機,過安檢時手續日益繁瑣,檢查越發嚴苛,據說連手提電腦都要被禁了。隨身行李中突然多出幾個內含白色晶體的小紙包,不知是否被懷疑販毒或恐襲。出門在外,不能挑剔,也只好學會放下對吃食的執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