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秋意勝春朝。石榴的臉皮漸紅,秋天的意蘊就越發足了。轉眼已是白露,清晨起來,院子裏的油紙傘上濕漉漉地結了一層露,有許多瑩潤地匯成一條條小溪流,吧嗒吧嗒地滴在銀杏葉上,這是秋天裏最清脆的聲響。寒蟬淒切,在清晨牠們是喑啞的,大氣都不敢喘一口,到了正午,才敢於在陽光裏練練嗓子,叫了幾聲,還是噤住了。
這個時節去林子裏,還能見到一些蟬蛻,倔強地趴在樹幹上,形單影隻,牠們,似乎是夏天的最後一班崗哨,秋風再凜冽些,牠們也要化作泥土了。這樣的日子裏,北方人喜歡貼秋膘,在皖北,最適宜做的是包子。很多地方,都有「包秋」的習俗,意思是把無邊的秋意都包到一種食物裏。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包秋,可不就是收納所有的「收穫」嗎。顆粒歸倉,這是天地之間的儀式,這種儀式反映在飲食上,美味而喜氣安穩。
這幾日的包子,最宜用的是當季最新鮮的蔬菜,比如,經典的「韮菜雞蛋木耳蝦皮餡兒」,韮菜是粗纖維,雞蛋中富含天地間至陽之氣,木耳是不可多得的菌類,蝦皮則用來提鮮,食之,一兩枚是欲罷不能的。若是能佐以自家製作的秋醬來吃,飯量小的女生也能吃下兩三枚,一枚秋包十八個褶,這些褶皺中,蘊含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諸多寄予在裏面,吃得秋意葱蘢,吃得心懷開朗。
這個季節,最具秋意的還有雪花藕。在故鄉亳州,向來有這樣的民諺:「頭刀韮,雪花藕,新娶的媳婦,黃瓜紐」。雪花藕,樣子討喜,口感更是爽脆多汁,這樣的蓮藕可以與豆莢清炒,也可以與黑木耳一起清炒,風味絕佳。
美食慰衷腸,秋意解情懷。人在這個時候,格外喜歡親近草木。毛毛草跳完了最後一支秋風舞曲,把草籽散播到周遭,它的使命也完成了。蘆葦,在秋風裏銀髮如雪,這個時節,走進山林,我喜歡住在一所老房子裏,一定要是木結構,裸面的木質,不需要任何油漆粉刷,就那樣「素面造」,讓人親近它的時候,最能感受到木質的清香,最能感覺到木材的熨帖和暖意,秋風涼爽,秋空高潔,我們憑欄遠望,身旁的木柱子、廊道、雕花、雀替,在秋風裏散發着自己的體香,與遠方淡淡飄來的桂花香融合在一起,這才是秋天的意趣。
秋天,不知有文人雅客的愁緒,還是可以有一些浪漫的。打開微信朋友圈,看文友在曬愛人給他做的桂花湯圓,桂花是新採下來,糯米是雨後石臼裏新砸出來的,素手團出來的湯圓,下到沸水裏,水開了,汩汩飄香,這個時候再來品嘗秋意,滋味就更深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