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姓葉的先生在網上發了篇文章,寫到了童年在廣州住的那條路和周圍環境的變遷。
從文章看,葉先生該已退休。他對廣州的民俗地理歷史很上心,詳細地了解了一些街道、建築物的歷史和名稱的變化,文章也寫得很有色彩。
回應的網友跟帖,補充了更多的資料,也寫到了童年往事。看得出來他們都是住那一帶的街坊,談起那兒的變化瞭如指掌,如數家珍。
我也是在那一帶渡過了童年、少年甚至是青年時期的某個階段的,前後十六七年。除了北上求學陸陸續續離開過幾年,一直行走在那一帶。說句粗俗的粵語,就是「嗰度唔知賴低咗我幾多腳毛」(在那兒我不知留下了多少腳毛)!
童年的事,許多已不記得,以為隨風飄散,尋無影蹤了。卻原來它們一直都在,只等着某個時刻一聲召喚,便歷歷浮現。也因為這個契機,我想起了小時候生活過的那條大路、那條巷子、那座宅子……點點滴滴,如在眼前。
人是從昨天的我變成今天的我的,昨天的我必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從跟帖網友的文字看,他們的童年感受與我大致相同,帶出了共同成長的溫暖,因為我們都是在那條路上長大的小夥伴。
那條路現在成了廣州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大路兩旁盡顯現代建築風貌。
我們見證着這條路的變化,也體味着自己人生的浮沉。歷史在改變,人在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