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主張應該多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說對孩子成長有好處,這我是同意的。通常睡前故事情節都不複雜,是非分明,無形中將一些成人世界中的糾紛和恩怨說給孩子聽,讓他們從小就養成明辨是非的必要。
睡前故事中最常聽到的就是「好人」、「壞人」,孩子也經常會問:這是好人還是壞人?明白好與壞、是與非,是他們最早的人格成長教育。但睡前故事比較不容易發掘孩子的潛能,因為故事大多是虛構的,主要集中在一些人情世故,待人接物的態度,做人的一些基本準則,你很難從中發現孩子的潛在興趣和能力。
孩子可能說,我長大要做國王,我長大要做勇士,但他不容易理解究竟自己的興趣是什麼。
孩子潛能的自我發現,還是要靠真實生活中的觀察與參與。
睡前故事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一種預先演示,會啟發他們的好奇心,啟發他們的良知和道德感,使他們明白事理,有是非觀念。這當然都是初步的,但會讓他們明白,有些事應該做,有些事不能做。
在人工智能統治生活的今日,還有人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