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阿根廷同事Paula去看印度女導演Aparna Sharma紀錄片《When Women Weave》(女性織布時,二○一七,九十分鐘),關於印度接近尼泊爾的地區有個公益組織,為失去丈夫或單身的女性提供工作機會:手工織布。女性在勞動中獲得尊嚴和力量,也通過織布連接彼此感情。很動人的題材,可惜素材還可以更豐富更有生活質感。然後與P聽一個阿根廷紀錄片的小組,本地學者以西班牙語報告;聽耳機同聲傳譯,效果還好。這幾位阿根廷學者的水準不錯。其中一位講阿根廷新聞片中團體操、身體、體育教育與國家意識形態,想起國民黨時期「新生活運動」與孫瑜的電影《體育皇后》。
晚間,電影學刊《電影季刊》(Film Quarterly)有一個聚會,各路學者紛紜而至。再遇美國電影學者Jane Gaines,她說去南京開會時在讀張純如的書《The Rape of Nanking》(南京大屠殺),深受震動。如今在倫敦任教的前同事Jeff說他想念在美國公立大學任教時的情形,幫助那些來自弱勢底層家庭的孩子,覺得自己在為公眾服務。還見到一位以色列紀錄片導演。他說他二十六歲時(一九九○年)在耶路撒冷看到伊文思電影《風的故事》,這部電影改變了他整個生命軌跡,他決定去學拍電影。在此之前,他是一位漁夫,在阿拉斯加打了七年魚。想起台灣導演楊德昌是在西雅圖看了德國導演赫爾措格電影之後決定回台灣拍電影,這世界還有多少這樣跟電影有關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