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方浚師《蕉軒隨錄》裏記載了蘇東坡與黃庭堅(字魯直)的一段「互黑」史:「東坡嘗論山谷書曰:『魯直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輕論,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二公大笑。」
「樹梢掛蛇」、「石壓蛤蟆」的說法,都脫胎於王羲之《筆勢論》。蘇、黃同為宋四家,蘇之行書較樸拙蒼凝,黃之草書求奇偉痛快。故而兩人以蛇以蟆彼此奚落,傳為文壇佳話,絲毫不影響他們在書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二○一○年,黃書《砥柱銘卷》拍出四點三億天價。
無獨有偶,宋人羅大經《鶴露玉林》則記載了唐代兩位詩壇巨擘李杜之間的「互相譏嘲」。「太白贈子美雲:『借問因何太瘦生,只為從前作詩苦。』苦之一辭,譏其困雕鐫也。子美寄太白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細之一字,譏其欠縝密也。」兩人當然之是玩笑之辭,但細想起來亦不無道理,杜詩偏重苦吟、字斟句酌,李詩飄逸豪放、不拘小節。
有感而發,當今文藝界(且不稱之為文壇),隔三差五,動輒甲大師因乙教授撰文批評而對簿公堂、告其「誹謗」,丙文豪因丁詩人網上發帖「商榷」而舉行記招、索賠百萬。
說到底,「互黑」是一種風度,當中有雅量,有修養,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