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禮貌、禮儀大不如前。這不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抱怨,事實上現在二三十歲的就業者,在最需要用禮儀表達誠意的行業,連起碼的微笑服務都做不到。
近日有個電訊公司打電話說服我續約。原來的兩年計劃還有半年才到期,簽了新約立時生效,說好的以三十個月計算的月費,就會走了樣。
平時我懵懂,那天卻忽然精明,和對方論說道理。對方反駁我時語氣粗暴,到後來竟忽然cut線收了電話。聽聲音就知道是個男孩子。
去買六合彩,以往售票員都會有一句祝福:「賺多啲!」只是虛妄一言,但傳達了職業禮貌。現在這句多不說了。
銀行高抬了我,為我配備了一名客服經理。過去那個Mark哥四十出頭,人很殷勤,不時打電話來問候,到生日還會有點表示。後來換了個年輕人,打電話來說要認識一下。也對,便應約上門。過了約兩個月,年輕人又找了個由頭打電話約見。見面時他說:第一次見面,多多關照。我看着他,說前不久我們見過了。他臉都不紅一下,說:不要緊,多見一次無妨。以後一年多沒找過我,電話也沒有。
某教育機構請我當賽事評委,電郵邀請信上直呼我名,下面連小姐、老師、女士之類的稱謂都沒有。最離譜的是我名字的三個字寫錯了兩個。我回答:郵件寄錯了,查無此人!
對方來電郵道歉,名字寫對了,依然沒有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