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人人離不了一日三餐。四大名著中,就有不同的吃相。
最沒誠意的算是《三國演義》。侯寶林先生有一齣相聲《戲劇雜談》,當中總結京戲裏的「吃」戲:說得挺闊氣,「酒宴擺下」,其實什麼也沒有,每人一個木頭酒杯,拿木頭酒壺,一斟就滿了。「三國」裏基本如此,王允要設宴賺董卓,也是一句「水陸畢陳」就算完了。
《西遊記》稍微好點,但也好不到哪裏去。師徒四人一路上為了討點瓜果、化些齋飯,吃盡了苦頭。最豪華的算是在朱紫國、比丘國的幾場「國宴」,也不過是讓八戒多吃了點蒸餅香蕈、筍芽木耳。然而用現在眼光看,倒是頗合乎健康飲食。
《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亦是一部美食寶典。蘆雪亭烤鹿肉、藕香榭螃蟹宴,光聽名字已經讓人垂涎。但東西好,排場大,規矩多,吃法太不盡興。洗手要用「菊花葉兒桂花蕊熏的綠豆面兒」,黛玉吃螃蟹也「只吃了一點夾子肉」便要心口疼。品茶飲酒都是「端在唇上吃了一口」。
放在《水滸傳》天罡地煞們手上,早就焦躁起來掀桌子了。武松上景陽岡之前,十八碗酒、好幾斤熟牛肉下肚,飽拳打死猛虎。宋江在潯陽樓吃飯,幾碗「三分加辣點紅白魚湯」,陪客的李逵把碗裏的魚「撈將過來吃了,滴滴點點淋一桌子汁水」。雖不雅觀,但過不過癮?
若可以水滸的吃相,吃紅樓的美食,恐怕是不少吃貨的終極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