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作曲家瞿希賢\央然

時間:2017-09-05 03:15:52來源:大公網

  《牧歌》幾乎是香港很多中學合唱團的保留節目,我一向偏愛這首無伴奏合唱曲,卻從無留意它的創作者。前不久當我知道它的曲作者叫瞿希賢,她也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作曲者時,我大吃一驚!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內地很流行這首混聲合唱──《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光未然詞)。「山連着山,海連着海,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紅日出山臨大海,照亮了人類解放的新時代,看舊世界,已經土崩瓦解,窮苦人出頭之日已經到來,已經到來。」那真是一首壯懷激越的合唱曲,氣勢排山倒海,唱得我們摩拳擦掌,個個想去打救全人類。這首歌在當時影響之大,甚至被譽為「第二國際歌」。

  令我驚訝的還有—我們很多人,特別當時的女孩都愛唱的《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詞作者管樺),其曲作者也是瞿希賢。這是一首A-B-A段體,以優美、妙曼、遼遠的旋律,敘述一段往事的抒情歌曲,它幾乎成了我們對「文革」前夕相對寧靜日子的記憶。

  作為女作曲家,瞿希賢的合唱曲創作成就非凡。她題材寬廣,風格多樣,音樂語言既清新生動,又大氣磅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藝術獨創性。瞿希賢一九四八年畢業於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作曲系,樂理曾從師弗蘭克爾(德籍猶太人)、譚小麟教授等。她善於提煉出精美的樂句,來表現豐富的感情。瞿希賢勤奮多產,題材寬廣,風格剛柔兼備,作品包括合唱、獨唱、群眾歌曲及兒童歌曲。其中的無伴奏合唱,混聲(四部)合唱,氣魄宏大,出自女性,更是讓人驚嘆不已。

  她譜曲的《牧歌》,是五十年代根據一首蒙古民歌編寫的混聲合唱曲──草原讚歌,瞿希賢請作家海默填寫新詞,民歌只有上下兩句,但它那連綿優美的旋律,極具藝術感染力。合唱曲《牧歌》,三段加引子和尾聲。引子兩句,全用哼鳴,可以極好地發揮合唱團的低音音色,將人引入渾厚遼闊的草原境界。這是一首經過縝密構思的經典合唱曲。它以柔和的和聲,襯托、輕揚着緩緩飄動的多聲部旋律綵帶,營造出富有詩意的音樂境界。三分鐘的無伴奏合唱曲,表現了既細膩又洗練的音樂手法,代表着瞿希賢音樂作品的典型風格。

  每當我聽着那些也許從未到過草原的香港男孩女孩,那麼深情地演繹着這首《牧歌》時,我除了感慨仍是感慨:音樂果真是「上界的語言」(蕭友梅語),它自有叩動孩子心弦的神奇力量。

  瞿希賢更為人敬重的是:改革開放以後,她對以往的創作所做的深刻反思。當她接觸了一些史料,知道大躍進造成很多勞民傷財,心裏很難過,也回憶起當年她在甘肅省某個縣的體驗生活。這個縣不具備條件建設龐大的水利工程,但為追隨大躍進的步伐,仍是上馬硬幹。當地領導請她譜寫一首鼓幹勁的歌,瞿希賢寫了並在工地上大唱起來。以後得知這個工程不但全部癱瘓,還因為自然災害,糧食無收,禍及百姓。瞿希賢反省道:「我寫了不止一首為大躍進鼓勁的歌,心中有一種負罪感!」

  二○○五年,瞿希賢作品演唱會在北京舉行。當觀眾起立高喊:「唱《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時,瞿希賢堅決制止。事前,她就跟指揮打過招呼:不唱此歌。但是她在自己的歌曲集《飛來的花瓣──瞿希賢合唱作品》中卻收錄此曲,並特別註明:「收入此集作為歷史足跡」。

  在音樂界乃至文藝界,具有這種反省精神的藝術家並不多見,勇於將自己的作品當作「歷史足跡」的更是難得。香港的中學合唱學團,以自己的演唱,傳頌這位中國女作曲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