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白明作品展陶瓷「新器象」

時間:2017-09-04 03:15:45來源:大公網

  圖:白明及其作品《青韻漫饒》\大公報記者王豐鈴攝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張濬東報道:大唐西市香港藝術品中心正舉辦「新器象——白明作品展」,中國當代藝術家白明透過二十五件陶瓷作品,為香港觀眾帶來一種新體驗。白明表示,當代中國的陶瓷藝術家既滿懷喜悅,又面臨挑戰:「一方面是受益者,做陶瓷的藝術家走出國門備受尊重;一方面又有難以超越的困惑,發現很多東西前人都做過,似乎無路可走。如何在傳統的庇護之下,表達新技法,並得到西方認可,是我們的責任。」

  新技法表現大自然

  是次展出藝術家近年的二十五件陶瓷作品,包括《葦風吟》、《青韻漫饒》、《繞紅系列之一》、《愉悅之水》等,以大型容器為主,有多件青花器。

  白明一直以來嘗試使用新的顏色,但最終又回到傳統:「新顏色和我的藝術表達有些游離,而傳統顏色比如氧化鐵、青花、釉裏紅,反而有我迷戀的那種本能的感覺。我作為一個當代人,就用多年前的材料,也可以出現新的可能。」

  在現場欣賞白明的瓷器作品,可窺見許多大自然的元素,如藤蔓、雲朵、植物等,但它們多以抽象的點與線,抑或大塊面的色彩來呈現。對白明來說,這些新技法和新語言所包裹的內核正是他理解大自然的過程。白明說:「過去,我認為不到自然中去寫生,好像就和自然沒什麼關係,但現在,是否深入自然去觀察已無多大區別。其實,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展場就是一個自然。現在對事物的認知越來越自由,而不再受外物的約束。如今我對於自然的理解是將童年記憶與今天融合在一起的。」

  含蓄而充滿生命力

  《葦風吟》在眾多作品中可算最寫實的一件,白明以單一的藍色描繪蘆葦,卻能見其之外的意境。「當你看這蘆葦時,覺得它來自自然,但又不完全是真實寫照,因為我和自然之間不是一種寫實關係而是情感關係。」白明的作品來源於自然,卻拒絕還原自然,就像他對文學創作的經驗一樣,將靈感提煉歸納成一種新的語言,甚至是陌生的。白明認為,這種「陌生」正是藝術品的價值,也是其迷人之處。

  藝術家坦言其作品受西方現代藝術影響,早年頗為迷戀。但隨着年齡和經歷的增長,回望中國的傳統藝術語言,讚嘆其中的含蓄、充滿生命力的美感及對自然的最高敬畏。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白明以宋代青瓷為例,對比西方極簡主義,認為青瓷已體現出了極簡的理念,並包含西方沒有的哲學:「青色那樣安靜,就像天空海洋,從單純顏色中看到風景,達到萬有的境界。而且它很小,你會從小中走神,像宇宙的黑洞。」

  該展覽於中環夏慤道十二號美國銀行中心地下展至九月二十八日。查詢詳情可電二八五二九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