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白露:滋陰潤肺解秋燥\註冊中醫 馮 玖

時間:2017-09-04 03:15:28來源:大公網

  圖:秋季不妨多吃核桃\網絡圖片

  每年九月八日前後是白露節氣。此時的天氣,如《禮記》雲: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就是說,炎熱將要結束,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

  今年的白露節氣在九月七日,經過連場颱風暴雨,涼意在早、晚特別明顯。而嶺南的白露時節,地氣為濕,天氣為熱,仍為秋行夏令(即秋天時節的夏天氣候)。這種氣候晝夜溫差大,易感冒,因此要注意視乎情況增減衣物。

  中醫學認為,秋令與肺氣相應,秋天燥邪易傷肺。呼吸系統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冬初復發,所以秋季養生以保健肺臟為先。

  秋意漸濃,首先在門診可見咳嗽的病人也多起來,大多以燥咳為主。肺燥咳嗽的症狀,與現代醫學咳嗽上的慢性支氣管炎和過敏性哮喘相似。

  關於肺燥的辨證要點,咳嗽是常見病,而且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但怎樣才能分辨咳嗽甚至連串不適症狀,是由於燥邪襲肺而引起的?

  肺燥的中醫辨證,以乾咳痰少、鼻咽口舌乾燥等為辨證的主要依據。燥咳的臨床表現是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則胸痛,痰中帶血;或見鼻衄,口、唇、鼻、咽、皮膚乾燥,尿少,大便乾結,舌苔薄而乾燥少津,或同時感受風寒熱之邪,出現微有發熱惡風寒,無汗或少汗,脈浮數或浮緊等。

  中醫對此治以潤燥養肺,清熱解表。常用方劑有桑杏湯、杏蘇散加減等。常用有潤燥功效的藥材有桑葉、川貝、梨皮、杏仁、沙參等。

  中醫秋季養生以潤肺滋陰防燥為要,保健肺臟可參考以下四個範疇:

固護肺表

  肺主一身肌表,風寒之邪最易犯肺,故要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添衣服,固護肌表,增強肌體抵抗能力,這是肺臟養生之首要。另外,可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

滋燥潤肺

  肺喜潤而惡燥,燥邪最傷肺。秋季的飲食應貫徹「少辛增酸」與「防燥護陰」的原則,適當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銀耳、蘿蔔、秋梨、香蕉、蓮藕、芡實、百合等。

補脾益肺

  中醫非常重視增補脾胃以使肺氣充沛,有培土生金之學說(五行學說中脾胃屬土,肺屬金)。故平時脾胃、肺氣虛衰之人,根據體質特點宜進補人參、黃芪、山藥、大棗、蓮子、百合、甘草等藥食,以補脾益肺,增強抗病能力。

通便宣肺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裏,若大腸傳導功能正常則肺氣宣降。若大便秘結,則肺氣受阻,致咳嗽、氣喘、胸中憋悶等症加重,故通便、保持肺氣宣通,是益肺保健的重要方向。

  秋季養肺,飲食上慎食肥甘厚膩之品,以免礙脾助濕生痰,忌食辛辣動火的食品,戒煙戒酒,避免接觸煙塵刺激。此外,注意室內及時加濕,多吃梨、荸薺、白菜、白果、蘿蔔等潤肺養肺之食物。

  如常用百合麥冬煎水作茶飲,有養陰潤肺清熱安神作用,還可保養皮膚,滋陰養肺。也可用梨和川貝,加杏仁、無花果煮水或加瘦肉煲湯飲,有潤燥良效。

  粵人家庭湯水中,有一味白果馬蹄薏米腐竹煲豬肚的老火湯,也是潤燥恩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