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晚餐的完美句號/姚 船

時間:2017-08-30 03:15:58來源:大公網

  圖:飯後甜點可令家庭聚餐的氣氛更加溫馨甜蜜 資料圖片

  常聽人說,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酒足飯飽,魚肉撐得肚皮隆起,亦讓腦神經被油水浸透,這時,在懶洋洋的體態中,抽一根香煙,仰頭吐幾口煙圈,煙霧繚繞,三分醉意,飄飄欲仙。也許,這是一些人眼中的晚餐完滿結束。

  可現在,更多人認識到吸煙危害健康,這種中國式「神仙」越來越少了,尤其在公共場合普遍禁煙的今天。而在西方,人們普遍認為,甜品才是晚餐的句號。如果沒有甜點,這餐飯就像缺少什麼,留下遣憾,不算完美。

  我到西人家庭作客,還是移居多倫多以後幾年的事。那時,住在城市南面一間小屋。右鄰是一對老年英裔夫婦。女主人安茹熱情好客,又很健談,大家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她興高采烈對我說,女兒要為兩老搞一個派對,慶祝結婚三十周年。

  我們曾獲邀到她家裏喝下午茶。小客廳的牆上掛滿大大小小相片。她興致勃勃逐一向我們介紹。指着年輕時左擁右抱的兩個男孩子說,這是她和前夫生的;又指着另一張,那是丈夫歐柏和前妻生的兩個兒子。她坦然笑着,結婚時新家庭已經有六個人。兩年後添了個小女兒。如今大家都有自己的家。她啜了一口茶,對着一張放在中間的大合照,掩不住滿臉自豪,我現在有九個孫子、孫女和外孫。

  這樣的大家庭開派對,小屋當然容納不下,所以他們選擇在附近街口一家餐廳舉辦。那天,親友到賀,四、五十人聚在一起,好不熱鬧,歡聲笑語一片。因為只有我們一家中國人,顯得較拘謹,安茹常過來打招呼。問我們湯好不好喝,沙律和烤麵包怎樣,牛肉會不會太生?說實話,因為一人一份,分量又大,也不敢剩下,吃得很飽。殊不知侍應又端來一大塊朱古力蛋糕。腦袋真的替胃叫苦了!那時兩個兒子還小,不能為我分擔食物。

  也許見我遲遲未動手,安茹走來問道,不喜歡朱古力?我忙說,太喜歡了,只是已經吃得太多。她微微一笑,沒吃甜品,這一餐就算沒完結。又說,甜甜的,你先試一試。我用叉子嘗了一口,很鬆軟,那恰到好處的甜味似乎專為刺激味蕾,舌尖輕輕一舔,食欲立刻上來,胃裏也好像專門留出一小塊空間放置甜品。當我緩慢把蛋糕吃完,並不覺得肚子撐着,反而有一股舒暢滿足的感覺。

  而真正意識到甜品對晚餐的重要,還是大兒子娶了一個西方姑娘以後。雖然婚後他們買屋自住,但每周六晚上都會回來吃飯。我們煮的中菜,兒媳婦嘖嘖稱好,吃得很投入,只是我們發覺她離座時總顯得有點猶豫,欲言又止。有次兒子悄悄告知,她問有沒有甜品?原來這樣。我馬上對她說,這次沒準備,下次買。她忙回道,沒關係,以後我們帶來。

  自此,周六他們回家,手裏拎着買來的蛋糕或捧着自己焗製的糕點。中餐吃完,來個西式甜品。這時,兒媳婦最來勁,忙着拿盤子拿刀叉,一人分好一份,送到面前。我誇她服務好,她滿臉微笑道,有甜品,Perfect(完美)!

  一頓豐盛晚餐,有海產的鮮味,肉質的醇香,蔬菜的清爽,各種調味料的配搭,已然齒頰留香,最後配上甜點,香與甜互相交融貫通,確實是味蕾的最大滿足。至此,餐桌上的享受可畫上完美的句號。難怪西人對餐後甜品趨之若鶩,認定是飲食中天經地義的事。

  近年,受健康飲食潮流影響,我和內子對甜品開始敬而遠之。可在周六中西合璧的家庭餐桌上也帶來了小麻煩。我們對兒子說,雖然暫時未見血糖高,但年紀大,要警惕。他們理解,不帶甜品了。只是兩個小孫子在家裏天天吃西餐,習慣了,來爺爺奶奶這裏也吵着要吃甜的。

  我對兒媳婦說,你照樣帶來吧,我們不吃,你們吃。兒媳婦瞪大眼睛,這樣行嗎?想一想,一家人圍坐一桌,有的動叉,有的呆坐,氣氛肯定不夠融洽。兒子建議,你們也吃一點吧,一星期一次,不會影響身體。就這樣,甜品又在家裏節假日餐桌重現。兒媳婦又負責分糕點,小孫子爭着遞送,溫馨愉悅的空氣悄無聲息在這小小空間裏瀰漫……

  這個時候,我會感到心裏甜滋滋的,不只因為飯後那可口的甜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