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牡丹亭》「驚夢」演出柳夢梅和杜麗娘夢中相遇,感情真摯浪漫
【大公報訊】崑曲傳統,但欣賞它的方法可以並不傳統。由饒宗頤文化館、江蘇省蘇州崑劇院合辦的「光.影.動.感─用鏡頭探索崑曲表演的美」是一個別開生面的傳統戲曲推廣活動,日前在饒宗頤文化館演藝廳圓滿舉行。
破格准觀眾影相
以往崑劇表演往往是嚴禁在場內攝影,但是次示範表演活動的一大特色就是容許觀眾攜帶相機入場並盡情拍攝,通過將潮流攝影與傳統戲曲兩種藝術元素的結合,向觀眾打開了一扇認識崑曲表演藝術的大門,讓觀眾把舞台上表演的華采,用鏡頭、用眼睛、用按動快門的指頭來把崑曲的「美」留住。
作為中華傳統戲劇表演的典範,崑曲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語言、雜技等多樣藝術形式,在舞台上以一個綜合性的方法來呈現給觀眾欣賞,經過六百多年的傳承和發展,崑曲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歷久不衰。
教捕捉演員神采
為推廣崑曲,主辦方構思這次活動並創新了形式,希望探索如何使用一種現代的藝術方法「攝影」,讓觀眾以攝影師的角度去認識一種古老的傳統藝術。
活動主持人呂福海是國家一級演員,他以四十多年的舞台經驗為觀眾介紹了幾個崑曲主要表演行當的特色,如:於《虎囊彈》「山門」的示範中,具霸氣的「淨角」花臉及幽默的「丑角」小花臉的「對子戲」,往往會於劇中展現出性格對比鮮明的角色;另外也解說了如何利用鏡頭去捕捉演員的神采、如何拍攝一張「活」的作品。其中一個拍攝的竅門是當演員配合不同鑼鼓節奏去演繹一連串「行當」角色的動作,直至「亮相」的一刻,便是演員眼神動作最閃亮的時候,觀眾便要及時按動快門去捕捉此重要時刻了。只要對崑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及認識,便可輕而易舉地拍攝出一張活靈活現的相片。
當晚幾位演員─周雪峰、呂佳、朱瓔媛、唐榮及柳春林在江蘇省蘇州崑劇院樂隊的伴奏下,先後表演了「山亭」、「遊園」、「驚夢」、「借茶」四個精彩折子戲的片段,其中包含了生、旦、貼、淨、丑五個行當的演出。觀眾在聆聽演講、拍攝時,都顯得十分專心和興致甚高,相信通過今次活動,大家都能對崑曲藝術有更多的認識和啟迪。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