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是日常生活比較惱人的小節。
「30624700,30624770……」林子祥有首歌叫《數字人生》,當年是反映社會每人都需要號碼,最常用的是身份證號碼和電話號碼,前者要記住自己的,後者要熟知朋友的。後來,智能電話的出現,讓我們只需輸入名字就可以打電話,從此電話號碼也只要記住自己的,用來填各式各樣的表格時用。
互聯網普及之後,我們需要密碼。密碼是用來對付黑客的,如果用生日日期,很容易被拆解,所以必須是無意義的排列。但無意義的密碼,自己去記都有困難。更讓人困擾的是,不同機構的網上登入密碼,都有不同格式,有些要包含英文字和數字,有些規定英文字必須大小寫夾雜,有些更要你三個月換一次密碼。用家不能一個密碼直通所有機構,忘記密碼是經常發生的事。
幸好,有人找到解決方法。他不是別人,而是當年負責設計這種密碼方式的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一名中層經理伯爾(Bill Burr)。他直認當年提出的指引是錯誤的,並提供一個更好的方法:用一些長句子做密碼。即使長句子有意義,也不會減低黑客破解的難度。據說,黑客破解無意義亂碼只需三日,但破解長句子密碼,可能要超過五百年!
「I am a handsome guy」,每天打幾次,自信也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