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東西走廊/紐約菜農小市/海 龍

時間:2017-08-17 03:16:00來源:大公網

  我校旁邊百老匯大道上,每逢星期四、星期天有兩次農貿市場。只了解美國大都市繁華和光怪陸離的人大概較難想像美國鄉下人怎麼賣東西,怎麼過日子。

  菜農小市就擺在鬧市,緊靠哥大書店和校門口。它的顧客群體也固定,主要是學校教職員。美國人家不太做飯,所以菜農小市賣的基本上是半成品。如已經剝皮去刺白如年糕般的魚片、粉紅色的鮮貝、鴨胸肉、烘烤好滿是紅彤彤番茄乾和綠橄欖的意大利餡餅、農家硬麵包,各式乳酪、果醬、蜂蜜,時令水果和鮮花等。此外還有各種果酒、牛奶羊奶。這些食品大都毋須複雜加工,回家一烤一煎甚至一抹一夾就可食用。如果趕上逢年過節,美國農人還有應時的土產如舊俗中的民間工藝和裝飾品。蜜蠟的、木頭的以及奇形怪狀的蠟燭、燭台和小擺件等,有點像小時國內的廟會;使我想到了在馬克吐溫小說中讀到的美國。那應該是真正的美國,溫馨、生猛,有點兒糙卻不霸道。

  出乎預料,菜農小市上賣的東西並不便宜。它們的價格通常比附近超市貴,而貨品看相卻不如超市的光鮮。但同事們卻大都期盼着買鄉下人的土貨。鄉下人的菜蔬水果不用化肥也不施農藥。他們多是小生產者,價格自然拼不過遠途運來、批量生產的大農場貨品低廉。鄉下人的耕作方法原始且土俗,但他們的東西都是應季的,絕不靠溫室或者冷庫保鮮;他們的雞鴨也都是打野食不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所以吃起來還有童年吃雞的味道。

  買菜農的菜,大都是昨晚或者今晨冒露水摘的。而超市的番茄可能是上個月從墨西哥或波多黎各農場裏摘下來的青澀疙瘩,在路上漂泊幾個星期,在漫長的海運中被催紅,味道卻一樣青澀。菜農的牛奶貴,但濃稠,沒用激素。超市的牛奶便宜,但除了有化學素,還稀得像是涮盆水。

  有了菜農小市,這個街區活泛多了。每周開市的日子,附近幼稚園和小學的老師帶着成群結隊的孩子來上課。小手攥着鉛筆,拿着皺皺巴巴的紙、煞有介事地辨認蔬菜水果和水產肉類。在美國,吃了一輩子雞肉卻沒見過雞的大有人在。這個農貿市場成了另一個課堂。孩子們認不出的,老師或農人當場教授。課堂開到了街頭,堵了路,嘰嘰喳喳影響了人們行走,但大家都投以微笑,沒人抱怨。

  菜農也賣熟食和醃臘食品,而且每次都架起電爐子和烤箱現場弄熟切好放在盤裏請路人試吃。他們的東西雖然價格不菲,但大塊兒切給路人試吃時毫不吝惜,充分顯出農民的樸實;海鮮也是一樣。如你吃了他們大口的海鮮,又喝了人家新釀的酒,相信你不好意思不買點啥。所以,農民最後不吃虧。

  暴風雨或滴水成冰的日子鄉下人最糾結。他們早就預付了這裏全年的攤位費,不出攤不捨得。出攤卻出發前幾乎已知曉不可能有顧客。但農人自有農人的行規和職業驕傲。不管多麼惡劣的天氣甚至嚴寒積雪盈尺,總還會有幾家堅持來擺攤。他們凍得臉是紅的,儘管搭了帳篷裏面也燒着汽爐電爐烘手,但依然凍得渾身發抖;最難堪的是幾乎沒有買主。孤零零的幾頂帳篷在雨雪裏戳着,讓人看着鼻酸和不忍。

  這些菜農大都要開車一二百公里到這兒,一天汽油和取暖所耗,難得的幾筆交易決不足補償,更不必提能賺到錢。看到這,使我喟嘆不論何時何地,做人不易,做農民最不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