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古代留下一些宏偉巨型佛像和菩薩像,可說是雕塑藝術的瑰寶。像北京安定門內雍和宮萬福閣,有一尊高十八米(直徑三米)的旃檀木雕彌勒大佛,乃清代時西藏答謝乾隆救助,特意塑造。大佛神態自若,莊嚴生動。雖然人生不少事物「猶是眼中塵翳」,但總使人如「直繞見佛明心」,徹見自己本性。
河北承德普寧寺內,也有一尊高逾廿二點三米(重約一百一十噸)的巨型木雕,乃雕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像;腰部以下用十五根大圓木圍成,可說是中國最大木雕製品。
從藝術和欣賞的角度看,最自然傳神、平易近人、而雕刻手法卓絕者,首推宋代作品。木刻像動輒高逾五十公分,大多施彩,流麗富韻律感。宋代擺脫唐代注重奢華金銀器的影響,發展木刻藝術。像附圖的宋代木刻觀音像,豎起右膝作「輪王坐」,坐姿閒適,親切隨意。有淺薄無知者,竟胡言此非宋刻,亦非觀音,而是「偽品」;蓋赤足豎膝而坐,乃「市井之徒和苦力等所為,菩薩哪裏會這樣坐姿不雅」。其實,若肯鑽研,當知自五代至宋,皆時興這種觀音造型,以示不拘泥執著,非高高在上。古天竺(今印度)佛家稱之為「輪王坐」,表示王者對臣民皆親切無礙。觀音為「諸天王之母」;此坐姿形相表現出「思維觀音」正深思,發菩提心,以慈悲為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