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閱讀的獎賞應該是什麼?/徐海娜

時間:2017-08-08 03:15:57來源:大公網

  圖:孩子廢寢忘食地閱讀《哈利波特》,不需要獎賞 網絡圖片

  為了鼓勵孩子們多閱讀,成人們想了很多方法。有的學校布置了閱讀的作業,每天有既定的閱讀量和必須完成的閱讀報告;有的則指定一個閱讀書目;有的要求家長和孩子共讀……完成閱讀作業可能有一定的獎賞。在家裏,父母們為了鼓勵孩子們閱讀,也會想一些辦法,例如積分、給貼紙,換取實物獎勵或實際利益。然而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就有學者指出,外在的獎賞可能會有反作用。

  獎勵計劃不斷失敗

  有位朋友講了這樣一件事。小文(化名)想玩電子遊戲,每次玩之前他都需要完成三十分鐘的閱讀。這個計劃在小文家裏剛實施了三天就破產了。計劃執行的前兩天,他很努力地完成每次三十分鐘的閱讀,但到了第三天,他發現自己並不是很想玩電子遊戲,於是就不再閱讀。

  於是,他家裏開始實施下一個計劃,每閱讀三十分鐘,就可以掙到額外的零花錢,可惜這個計劃失敗的更慘,衣食無憂的小文很快發現這樣「掙錢」太「辛苦」,乾脆不讀書了。此外,還有更多獎勵計劃在這個家庭裏不斷誕生又不斷失敗。然而如今,小文比過去更加不愛讀書,但凡被要求讀書,他就會脫口而出:「有什麼獎勵?」少年老成的他像一個商人一樣和父母討價還價,相信這絕不是父母期待看到的結果。

  教育學家Worthy、Ivey、Broaddus、Bintz等很多人都研究過老師和學生關於「怎樣可以增強閱讀的動機」的意見。有的研究中,超過半數的老師都採用過外在激勵的方式,然而認為「應該用外在獎勵方式去促進閱讀」的孩子們卻不足百分之十。

  為什麼孩子們讀《哈利波特》不需要獎賞也要廢寢忘食地讀?閱讀的獎賞到底應該是什麼?其實問一下愛讀書的人,他們為什麼喜歡讀書,不外乎兩種答案,一是實用的需要,一是內心的需要。而孩子們讀書其實也是一樣,因為閱讀並不需要外在的獎賞,閱讀帶來的滿足感和愉悅感本身就是獎賞,這獎賞是內在的,是大腦產生的。

  閱讀本身就是獎賞

  曾經有網站收集了孩子們認為的閱讀帶來的好處,也就是閱讀本身的獎賞。排在第一位的是「發現新世界」。有一個十一歲的孩子這樣說,「我熱愛閱讀,不僅因為我因此變得更聰明,還因為閱讀比Wonka糖果更能滿足我的想像。我可以在科幻小說中回到遠古,穿越銀河。我可以在幻想文學中飛越彩虹,也可以在現實小說中遇見醜惡真相。」在他眼中,閱讀簡直無遠弗屆,遠遠酷過電影。

  排在第二位的獎賞是「脫離焦慮」,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寫到,「閱讀讓我逃離這個世界,進入一個完美之境。」第三位是「娛樂」;第四位是「鍛煉大腦」;第五位是「豐富詞彙」;第六位是「提升寫作」;第七位是「與他人建立特別的聯繫」,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說,他愛閱讀,因為從前祖母總是陪伴他閱讀。祖母過世後,每個聖誕前夜他都用讀書這樣的方式來紀念祖母。第八位是「放鬆和助眠」。

  以上統計結果來自一千六百個孩子在「Reading Rewards」網上的真實輸入,代表着孩子們對於閱讀的看法,也是閱讀本身為他們帶來的「獎賞」。

  心理語言學家(psycholinguist)Frank Smith曾經指出:「每個孩子都知道,任何事情只要是被勉強去做的,不論事情本身的出發點有多好,都不值得主動去做。」所以,與其絞盡腦汁設計各種外在獎賞計劃,不如我們多提供有意思的書,多提供自由閱讀的時間,多想辦法去幫助他們感受到自己內心的需要吧!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地愛上閱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