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河內街頭一景
編者按:來到越南遊壓軸篇,今次作者帶大家去到胡志明市與河內,兩個城市的共通點是,既古老亦不乏新時代的況味。/鄧鉅川 文、圖
西貢(今稱胡志明市,但當地人仍習慣叫西貢Saigon),香港人或會想起梁家輝主演的《情人》,或許鞍華的《投奔怒海》,或法籍越南人陳英雄執導的《三輪車伕》和《青木瓜之味》。以西貢作背景的電影不少。
西貢是越南最大的城市、商業中心。喧鬧的流行音樂和時尚的裝飾,展現大都市的開放與新潮。古老的廟宇和法國風格的建築,訴說曾經的輝煌。古典與現代並存,是這個城市的特色。
令人迷戀的美奈,真的有點依依不捨。一路經過大大小小的鄉鎮,最末一段開上高速公路,中午時分到達西貢汽車站。
西貢摩托車超多
首先出現眼前的是如蝗蟲般的摩托車,刺耳的喇叭聲,或呼嘯而過,或堵作一團,人車爭路,交通混亂,懶洋洋的警察站在路邊看風景。
預訂的酒店在冬凱路附近的橫街,博物館、美術館以及許多景點近在咫尺,徒步可達。位於第一區(District 1)的冬凱路(Dong Khoi)及其周邊是西貢最繁華地帶,殖民時期已聞名遐邇,食肆、酒吧、商店林立。著名小說《沉默的美國人》的故事情節,幾乎都圍繞着這片街區。
越戰結束後,曾一度破落,二十世紀越南政府施行經濟改革,冬凱路重現生機。由於它的存在,西貢才有「東方巴黎」的稱號。
英語在西貢比較通行,從酒店、打的、問路到餐廳,基本都可以英語溝通。
午飯在酒店附近的餐廳解決。依服務員的推介,我們點了數碗不一樣的湯粉和春卷,然後用小碗分享,都是69000越盾(約20元人民幣)一份。中午不喝酒,每個團友都要了一杯冰水,每杯30000越盾(約9元人民幣)。飯後遊博物館。西貢大部分的博物館都集中在第一區。胡志明博物館,展示越南的革命歷程。歷史博物館,收藏大量文物,涵蓋了越南各個歷史階段。南越婦女博物館,展示南越婦女在文化和軍事上的貢獻。美術館沒啥看頭,那天展出越南年輕一代藝術家的畫作。
人氣最盛的應數戰爭證跡博物館,原名「戰爭罪行博物館」,所在地是原美國駐越南情報處。據說,為了避免刺激美國遊客的情緒,後來改了名字。通過紀錄片、照片、歷史實物,展示法軍和美軍在越南的滔天罪行。展出的照片相當部分是日本記者拍攝,影像非常震撼,真實地記錄了當年侵略者的殘暴行為。
博物館最後部分的顯著位置,是美國和越南簽訂的戰爭補償協議,有共同發展,資源共享的字眼。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利益才是王。館外一個不怎麼大的廣場,擠擁地擺放着當年俘獲的美軍武器、坦克、裝甲車和飛機殘骸。整個博物館,看不到當年中國援越抗美的內容。
具有三百年歷史的郵政總局,由法國名建築師設計,是西貢最著名和特別的建築物之一,它不像傳統的郵局,令人想起古老的歐洲火車站,圓形穹頂,綠色鐵柱支撐着整座大樓,中央懸掛着胡志明巨幅肖像。它不純是個景點,仍然照常提供郵政服務,入口處一排亭子售賣郵票、明信片和紀念品。
聖母大教堂位於郵政總局對面,是法國人在越南建造最大的教堂,青褐色的外牆和宏偉的造型,格外顯得莊嚴肅穆。
這天是周末,遊人特多,不少新人在這兩個景點拍婚紗照,還有不時被城管驅趕的小販,十分熱鬧。
晚飯自由活動,我和鄉下妹(註:筆者的妻子)跑到冬凱路旁邊的「食街」喝啤酒。場內各類美食應有盡有,必有一樣合你口味,每個亭子各自經營。入口處一個像飯堂的地方讓客人買了食物後享用,滿滿的幾乎都是西方遊客,喝酒聊天嘗美食,不認識的人互相交流旅遊經驗,氣氛熱烈。食街每天營業至凌晨。
西貢的早晨有點像我國的南寧市,到處都有賣粉麵或法棍的路邊攤檔,和推着腳踏車賣早點的小販,價錢都非常便宜,目測衛生環境不差。我花10000越盾(約3元人民幣)買了兩個像糉子的東西與鄉下妹分享,不合口味,難吃。
西貢河畔,一列古舊法式龐大建築物,似乎都被改成政府辦公樓了。我嘗試拍攝一道很有特色的大門,剛舉起照相機,馬上被人阻止了。踏上石橋,幾個當地年輕人在擺甫士拍錄像,有人正忙着清理橋面髒亂不堪的垃圾。河的兩岸,大興土木,一片欣欣向榮的樣子。可惜河面髒臭,路人掩鼻而過。
回酒店吃過早餐後,部分團友抓緊最後的幾小時逛街購物,我和鄉下妹背着照相機到附近老街尋幽探秘。行程安排下午兩點半飛河內,只能走馬看花了。
越南的朋友說,麗斯酒店(Rex Hotel)是值得一看的地方,位於冬凱路附近,是當年美軍和西方記者的重要社交場所。今天,它是當地中產一族聚集之地,也經常有美國老兵重臨舊地,尋找昔日足跡。頂樓的酒吧,來一杯冰凍啤酒,觀賞周圍街景、熙來攘往的行人、潮水般的摩托車,或喝一杯滴漏咖啡,聽聽老兵想當年,就可消磨一個下午。可惜沒時間了,留下一點遺憾吧。
河內老城勝新城
兩個小時的航程從西貢飛抵河內,在越南工作的老丁已在機場入境大樓迎接。老丁駕着七座車,離開機場大道,穿過彎彎曲曲的橫街窄巷,差不多一小時的車程,終於到達酒店。
河內政治氣氛濃厚,處處懸掛越南國旗和巨幅政治宣傳畫。雖經歷數十年戰亂,大部分古建築仍保存完好,例如歌劇院、著名的索菲特大酒店(Sofitel Legend Metropole Hotel)和聖若瑟大教堂。
河內近年刻意打造的新城,現代模式的建築物拔地而起,但喧鬧忙碌的老城,才是河內最具活力的地方。從十三世紀慢慢發展到今天的三十六條街,每條街都有自己的特色,經營不同的產品,老城因此也被稱為「三十六街」。
晚上,老丁帶我們到老城的食街「找吃」。河內的夜市比台灣的夜市更熱鬧,黃昏開始,人潮如鯽,摩肩擦踵,愈夜愈旺。各式小吃特飲,琳琅滿目。間有街頭表演,傳統的越南曲樂和前衛新潮的hard rock,各有擁躉。團友且行且吃且欣賞,不亦樂乎。河內的老百姓很友善,不介意讓我拍照,有些還與我們的團友合影。
翌晨嘗試路邊吃早餐,有團友吃湯粉,有人選法棍,我和鄉下妹分享法棍和湯粉,衛生、味道都不差。
著名的還劍湖位於河內市中心,傳說十五世紀,湖中的神龜贈神劍予越南將領黎利對抗入侵者,黎利在神劍幫助下擊退敵人,建立自己的王國後,神龜遂索回神劍,還劍湖因而得名。湖中小島建有一座龜塔,成為河內一個地標。
湖畔一帶道路在早上特定時間被列為行人專用區,禁止機動車進入,成為市民做早操鍛煉身體之臨時場地。看來越南政府是蠻重視人民的體質。
上午看了革命博物館,內容與西貢的歷史博物館大同小異,之後參觀附近的胡志明故居,陳設顯示胡當年的生活艱苦樸素。
哥德風格的聖若瑟大教堂,外觀與一般教堂無異,但內部裝潢相當華麗,值得一看。主門只在彌撒期間開啟,平時遊客可從側門入內參觀。
越南學生拜孔子
文廟是河內最大最古老的寺廟,建於一○一七年,廟內恭奉着的是孔子。這天,遇到眾多穿着整齊西服和漂亮奧黛的男女學生到文廟拍照,細問之下,原來都是剛剛拿到文憑的大學生,個個興高采烈。將來前途怎樣是未知數,但此際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刻啊。
廟內有很多原來刻有漢字的石碑,但都被人為地刮掉了,管理員說不知道原因,我想是不方便對中國遊客說而已。
走倦了,在還劍湖畔的露天酒吧喝一杯越南滴漏咖啡,抬頭看湖景,低頭嘗滴漏,我認為是至高的享受。個別團友並不欣賞這種氛圍,她們利用最後時刻,又到市場血拚去了。
晚上七時,老丁送我們到嘉林火車站。
河內往南寧的國際列車,每天對開一班,票價840000越盾(約250元人民幣)。晚上九時正從嘉林開車,半夜在同登出關檢查,然後再上車,約半小時到廣西憑祥邊檢,翌日上午十時左右抵達南寧。
嘉林火車站十分簡陋,連我國的小鎮都不如。全程乘搭中國的火車廂,過關不用換車,車務員全是中國人,沒有溝通上的問題,只是出關入關費時,在同登檢查證件時間特別長。越南關員冷口冷面,神態嚴肅,但沒有傳說中「收小費」的情形。
國與國的層面,作為小民沒太多了解。十日越南之旅,遇到的越南人對我們都頗為友善。我相信,全世界的老百姓都是愛好和平的。
抵達南寧後,我發了一條微信給越南美女阿莊,感謝她對我們旅途中的幫助。她現在仍經常關注我的微信。
越南遊三之三
下期「遨遊」將於8月20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