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一代父母對子女的教養十分關注,無論家庭主婦,各行業人士包括文教界、影視界等,都似各有心得。何以見得?看看剛落幕不久的年度書展可知了,展期中場內不乏書商出售育兒心得、栽培子女的新書,其中備受注目的陳美齡的《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及《40個教育提案—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等多本,大受歡迎,更有專訪、焦點講座「從歌手到教育博士」配合,陳美齡分享心得貼士,吸引百多名讀者支持哩!
我育有兩個子女,個人覺得教養子女是一門大學問,方法多元化,要因性格而異,因材教養,這方面孔子早有高見。我認為陳美齡新書中五十個栽培子女、提升子女學習力、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心法,是教養子女的良方,可供參詳。本身是史丹福大學博士的日本歌手陳美齡,其三子全部升讀史丹福大學,陳在此書中指,當子女有不正確的價值觀時,要立即糾正。要教導子女有自我肯定能力,因自我價值非來自讀書成績好、外表漂亮、跑步快,而是每人都有其可能性、成為有價值的人。她認為育兒的責任在於父母,而非學校、社會、傭人,父母要盡全力教好子女。所言甚對,我深有同感。傳承我父母的教誨,我很重視自己兩個子女的教育。香港的新世代父母,望子女成龍,易不自覺變成怪獸家長。年幼子女心智未成熟,未必能分辨是非黑白,易受傳媒、朋輩的影響,多不良資訊,教養子女可要各施良策,要按照子女的能力、性格去引導,期望宜適切,要知所進退,無論是給予子女空間,讓其自由發揮所長,抑或以身作則,給予明確指導以免誤入歧途,這二法各有長短,宜適時制宜,取長補短,才是最理想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