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東野圭吾式慰藉/鍾 亦

時間:2017-08-05 03:15:53來源:大公網

  圖:東野圭吾新作《沉睡的人魚之家》於今年六月出版/作者供圖

  都說東野圭吾的小說是當代推理小說之最,一部《解憂雜貨店》推理之餘慰藉都市人心,而新書《沉睡的人魚之家》慰藉人心之餘卻讓人深思。在《沉睡的人魚之家》書的封面上寫着這麼一句話:「《解憂雜貨舖》之後,東野圭吾又一部慰藉人心之作。」讀罷此二書,我無法判斷《沉睡的人魚之家》是否和《解憂雜貨舖》一樣慰藉人心,我只能說《沉睡的人魚之家》是一本有關生死的走心讀物,它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考慮死亡,思考人生。

  《沉睡的人魚之家》的焦點集中在對死亡的認定和取捨上:熏子和丈夫在即將離婚之際,兩人六歲的女兒瑞穗在游泳時不慎發生意外導致腦死亡,繼而引發了家中的一系列巨變。瑞穗遭遇腦死亡之後,熏子和丈夫經歷了思考後決定不離婚也不放棄瑞穗的生命,共同照顧瑞穗。二人用高額的代價,用高科技挽留住女兒的心跳,即使別人認為那不過是「活」着的「屍體」。隨着小說的深入,人性和「愛」的拓展,以及最後一部分中「器官捐獻」這樣一個難解社會命題都在小說中展現出了。

  對親人的依賴和留戀,是人性的一個表現。像中國的祭祀,就代表對親人重視的最高規格的表現。越是相當繁複的過程,就越代表着對親人離世的悲痛和孝心的深度的劃分。此時,如果能挽留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是最能表達愛的分量的。這部小說表現的正是這樣的極限命題,在倍受痛苦中,感受和思考着「生命」,東野圭吾讓我們重新定義「死亡」,這即是推理社會探討小說,也是一部類似於《解憂雜貨店》的溫情小說。雖然書中所設立的情境讓人絕望,但是,帶給人的觀感確是一種對愛的執著。在這種愛和執著中,衍生出一種泛着光輝的大愛結局。在探討這個「生命」過程中,的確讓我們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活着」,什麼才是真正「死亡」。

  我也為人母,能理解熏子的心理,面對一個腦死亡心臟卻仍在跳躍的至親,我又會如何選擇呢?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正確答案,如何選都好像不對。關於生和死,我們總是很難做出選擇,但人是無法逃避死亡的,我們能選擇是只有在有生之年更好地活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