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房義安(Ian Findlay-Brown)為傳媒導賞,其身旁為陳餘生的《金徑》(二○○二年)/大公報記者黃璇攝
【大公報訊】記者黃璇報道:港鐵香港站至中環站行人隧道中,自一九九七年起一直陳列着一幅二十多呎高的金屬浮雕《快而安》(Swift and Safe)。作品由本港著名畫家陳餘生創作。彼時的他擅繪大幅塑膠彩作品,《快而安》以大型剪紙形式呈獻,輔以着色金屬切片,主旨是描繪現代化高科技飛行物,包括火箭和太空梭,人造衛星高高在上。陳餘生當年七十二歲,可他卻對年齡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二十年後的今天,他仍然在創作路上隨心所欲向前走。
藝術探索孜孜不倦
與陳餘生有着三十多年淵源的漢雅軒畫廊,自一九九五年起,每十年為陳餘生策劃一場個展。現正於漢雅軒舉行的「90後大師」,展出陳氏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油畫到近期的電腦繪畫及木刻繪畫,合共三十多幅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他如何善用各種創作形式,持續不斷的藝術探索。
展覽開幕當日,漢雅軒邀請了《Asian Art News》及《World Sculpture News》雜誌主編、藝評人房義安(Ian Findlay-Brown)導賞。房義安介紹,陳餘生以塑膠彩創作抽象畫聞名,細觀其作品,不難發現他偏好用強烈對比色調,每種顏色之間都把握了一定的彩度和明度,以表現色彩本身的張力。他有意識地創造色彩間的衝突與不調和,可整體合併起來卻毫不突兀,反而令畫面有視覺上的整體感。
此次個展中,近年創作包括二○一二年為「西九大戲棚」設計一系列三角形旗幟以及一批數碼版畫。這些數碼版畫是陳餘生以電腦軟件「小畫家」重新發現的藝術世界。十多年前開始,陳餘生因健康理由難以長時間站立繪畫,不適合再做大幅的塑膠彩創作,二○○一年起,他改用電腦軟件「小畫家」創作,九十二歲的他至今已創作超過四百幅數碼版畫。
最初用「小畫家」創作,外界有讚有彈,陳餘生卻認為,不論是執畫筆還是握滑鼠,於他亦無甚差別。早些年他接受訪問時曾表示,「小畫家」有它特別的味道,更像是在虛擬的空間裏面畫,他要將「小畫家」能夠發揮的地方都發揮出來。
二○一二年,時任西九文化區M+視覺文化博物館管理策展人及視覺藝術策展人Tobias Berger,邀請陳餘生為「西九大戲棚」設計旗幟。陳餘生以「小畫家」設計了三角形小旗,再製成實物掛在大戲棚,引起了不少關注。對他而言,電腦熒幕和顏料帶來的色彩感受是截然不同的,直至今日他對「小畫家」依然樂此不疲,堅持利用軟件,把他那些即興而隨性的內心情感和奇思妙想融入創作之中。
滑鼠創作樂此不疲
陳餘生早年從事電訊業,接觸更多的是電波和頻率。他曾擔任OLUHO海底電纜副工程經理、英國大東電報局有限公司專責顧問等。以藝術家的身份來說,他算是大器晚成,雖然四十二歲才正式習畫,如今也已創作了半個世紀。年齡阻擋不了才情,別樹一幟的畫風,令陳餘生成為香港藝術史上重要的一員。至於年齡,不管「70」、「80」或是「90後」,對陳餘生來講都是數字而已。
陳餘生個展「90後大師」舉行至九月二日。漢雅軒位於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401室(逢周日休館)。詳情查詢可電二五二六九○一九,或瀏覽網址www.han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