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文物展現「鐵達尼」傳奇

時間:2017-08-05 03:15:49來源:大公網

  圖:英國愛德華時期皮旅行袋和鑰匙

  一九一二年四月十日,一艘號稱「永不沉沒的輪船」,從英國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開啟了她首次也是最後一次航程;一九九七年,一句「You jump, I jump」,再為這艘輪船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這就是「鐵達尼」(內地譯「泰坦尼克」)號,留下無盡傳奇與未解之謎的巨輪。今年是「鐵達尼」沉沒一百零五周年和正式打撈三十周年,「泰坦尼克號文物精品展」正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三百零二件/套精美文物,再現有關這艘傳奇巨輪的精彩故事。/大公報記者黃寶儀 文、圖

  本次展覽是廣東省博物館的年度大展,也是「泰坦尼克號文物精品展」在內地博物館首展。展覽分為「造船與啟航」、「船上生活」、「冰山和救援」、「海底發現」、「紀念」五個部分,用博物館獨有的視角和語言,以實物、模型、影視和場景再現等方式,全面、多維、系統地展示了這次悲慘海難的時代背景、具體經過和歷史人物。

  原汁原味還原巨輪場景

  鐵達尼號豪華郵輪,由英國白星航運公司建造,長二百六十米,寬二十八米,重約四萬六千噸,是繼艾菲爾鐵塔後最大的人工鋼鐵構造物。郵輪從設計到正式啟航,歷時三年,於一九一二年四月十日從英國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這艘郵輪匯集了當年愛德華時期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士:巨賈名流、政府官員、中產階級商人和度假的家庭,以及數百名因經濟和宗教壓迫首次前往北美的三等艙乘客。

  能搭乘鐵達尼號,是當時人們引以自豪的事情,船票更是一票難求。但僅僅過了五天,它在四月十五日凌晨因和冰山的「死亡之吻」而沉沒,與一千五百多名乘客葬身在幽暗的北大西洋海底,以一種讓人始料不及的悲劇結尾,成為世界航運史上最著名的海難事故。

  一九八五年,鐵達尼號沉船位置被成功定位後,美國普利爾展覽公司從一九八七年開始,先後八次從大西洋海平面以下三千八百米深的海底陸續打撈出鐵達尼號沉船上的遺物或者沉船殘塊五千五百多件,並利用這些文物製作了多個關於鐵達尼號的展覽。本次在廣州展出,邀請觀眾扮演鐵達尼的乘客,親身體驗搭乘鐵達尼號的獨有體驗,以及感受一百○五年前那個不眠之夜驚心動魄的經歷和背後故事。

  一等客艙、豪華大樓梯、咖啡館……展覽現場花費重金,原汁原味還原了鐵達尼號郵輪的諸多場景,觀眾穿行其中,不僅可以在現場聽到一百多年前鐵達尼號鍋爐的轟隆,感受發人深省的警鐘的長鳴;甚至能夠身臨船體體驗與冰山碰撞的驚險,感受冰山的寒意。

  船上文物凸顯貧富懸殊

  本次展覽中展出的多件珍貴出水文物,包括瞭望員發現冰山後敲響的銅鐘;為了幫乘客保管財物而裝滿現金、硬幣和珠寶的皮製旅行袋;不同艙位的乘客所用的餐具等。展覽中還有一些看似極其普通的物品,如花瓶、絲綢領帶、明信片等。這些文物不僅為觀眾展現那個時代的真實印記,也讓觀眾從中窺見了那個社會巨大的貧富懸殊。

  記者在現場看到了英國愛德華時期的皮旅行袋和鑰匙。策展人介紹說,輪船撞擊冰山後,很多頭等艙乘客立即衝向乘務長辦公室拿回他們的貴重物品。雖然乘務長及其助理盡量將物品歸還給乘客,但當接到棄船命令後,他們全力疏散乘客乘坐船上的救生船,同時將剩餘的物品裝進格萊斯頓式旅行提包。鎖好保險箱後,將提包帶上救生船,繼續分發剩下的貴重物品。

  如今我們已經不能知道當年發生了什麼樣的意外,讓很多珠寶首飾隨鐵達尼號一同沉入了海底。一九八七年,RMS Titanic,Inc.公司探險隊打撈出來的格萊斯頓旅行提包裏裝有珠寶首飾、銀行券、金幣和金表,還發現了一把鑰匙。它很可能是船上保險箱的鑰匙。提包皮革製作過程添加的化學物質,使得包中易損的紙幣和標牌保存完好。

  本次展覽還有很普通的十二對木製衣服夾。它們從一位可能要移民到美國的乘客的行李箱裏發現,同時發現的還有磨石、測量棒、一包瀉鹽,以及零碎的時間卡。只有木材部分幸存下來,金屬彈簧在海水中逐漸腐蝕了。據介紹,它們是計劃前往美國的新移民們所攜帶的一般生活用品,與船上一等艙的富人們擁有的奢侈日用品有着天壤之別,強烈的貧富差距對比由此可見。

  展覽將持續到十月十五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