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永遠的Linkin Park/徐 崇

時間:2017-08-03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圖:林肯公園樂隊主唱查斯特.班寧頓於今年七月二十日自縊身亡/資料圖片

  我最愛的美國搖滾樂團林肯公園(Linkin Park)的主唱─查斯特.班寧頓(Chester Bennington)自縊身亡了。林肯公園今年五月發行的《One More Night》成了辭世之作,那些承載着偉大,瘋狂和躁動的聲音也突然地……戛然而止了。

  查斯特的自殺是令人難以接受,甚至令人休克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到今天,還在追着他的社交媒體,奢望着能從中看出他選擇自殺的一點蛛絲馬跡。但是對我來說,這種沒有前因後果,沒有劇情鋪墊,甚至連經驗教訓機緣巧合都沒有的死亡,談不上悲劇的成分,不管怎麼說只能展現命運的野蠻和殘忍。

  所謂向生而死,查斯特最終以一種很「林肯公園」的方式逃離了這冰冷的人間,他帶走的不僅僅是他的音樂才華,搖滾狂熱,還有他偶爾的呆萌,童年的悲慘,以及搖滾樂手不可捉摸的上限。

  還記得他離世的那天早晨,地鐵上,一個跟我年紀相仿的男人看到了我iPod裏的《One More Night》專輯開啟了《Good Goodbye》的單曲循環,猶豫了一會兒,他說:「Chester死了。」我怔了一下:「是的,我知道。」一陣沉默,各自重新戴上了耳機。因為這場死亡承載不起草蛇灰線的敘事,它是一場純粹的死亡,在震驚和悲傷之後,我們只有沉默以對,任由內心的一個部分悄無聲息地死掉。

  我知道,人們對Linkin Park這支樂團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若要我說,我想Linkin Park的核心只有兩個:查斯特的創造力和查斯特的嗓音。玩音樂聽搖滾的人都知道,查斯特.班寧頓的嗓音,二○○七年是個分水嶺:他的嗓音種類為硬核嗓,歌聲接近於加了高音的黑音。○七年之前的他沒有軟綿綿的低音,有的只是如同野獸般強大氣場的嘶吼和無雙的高音,正是這份特點明顯的嘶吼使得林肯公園黑金屬的氣質顯露,強大的高音把金屬的剛烈直接的傳給了聽者。但此時班寧頓的聲線雖然高音高亢,但剛烈有餘,婉轉不足。二○○七年的《Minutes to Midnight》是Linkin Park向傳統流行樂做出的妥協。在這張專輯裏查斯特以一種收放自如的心態面世,高音依舊能讓人熱血沸騰,低音狀態裏的沙啞嗓音也足夠勾人魂魄。對高低起伏的精準把握也使得查斯特和樂隊其他成員的配合更行雲流水。

  但偏偏他玩的音樂是黑金屬,黑金屬搖滾的創作內核就是壓抑,狂躁,重節奏,長期心靈扭曲後的釋放,和死亡。離黑洞最近的人往往是最容易被吸進去的,常常用死亡來創作的人也往往是最容易走向死亡的。查斯特的死,現在看來,也有些像是一個浪漫主義故事的結局:一個遊走在死亡邊緣的騷靈樂手,在面對着一個命中注定般結局的時候以一種向死而生的方式抗拒着,但最終他敗給了命運,歸於星辰大海。

  但是,他在流星下墜的過程中,依舊化身成了最美的煙火,雖然只有一瞬,但也永遠留在了樂迷的心中。

  再見了,記憶中的查斯特.班寧頓;再見了,永遠的Linkin Park。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