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電影《建軍大業》製作陣容強大/資料圖片
八一前夕,電影《建軍大業》於七月二十八日在內地正式上映。預告片一開始,觀眾的心就被緊緊抓住。在悠揚的國際歌聲中,劉燁飾演的毛澤東和李沁飾演的楊開慧告別,毛澤東說:「這一走,咱們再相見,就不知要等到何年了。」楊開慧說:「我等你,一年不回,我等十年,十年不回,我等一輩子!」
繼《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之後,《建軍大業》這部據說是累計動員了兩萬五千人參與拍攝的歷史大劇,讓觀眾更為期待。相比前兩部影片,後者除了起用更多的年輕演員參加(因為很多領袖人物當時就很年輕)外,另在藝術的完美呈現和故事性方面,顯得更為突出,克服了之前「主旋律電影」存在的碎片式組合,讓歷史性的故事來說話和吸引觀眾,因而大大增強了觀賞性、思想性和感染力。
一九二七年,北伐戰爭取得重大成果,國民黨「右派」為奪權叛變革命,發動了瘋狂的「清共」行動,短短數月,三十萬進步同胞遭到殘酷殺害。全國震驚,剛剛看到希望的中國即將再次陷入軍閥混戰和獨裁專制的深淵。由於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成立不足七年的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右派」的進攻下,幾乎遭遇毀滅性打擊。毛澤東、周恩來等領袖人物認識到了「槍桿子裏出政權」的道理。生死存亡之際,他們臨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險分赴湖南和南昌等地,聯合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一批愛國將領發動起義,誓要組建一支真正屬於人民的軍隊。鐵血鑄軍魂,影片講述的就是這一段慷慨悲壯的熱血歲月。片中有的對白稱得上是經典台詞:起義箭在弦上,絕不能停;口令,河山統一;南昌起義,就是要向世人證明,我們還活着;這些被戰火洗禮過的靈魂,將同人民的命運融在一起,無上光榮;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怎麼能建立全新的革命隊伍……還有通過蔣介石(霍建華飾演)的話來反襯人民軍隊的威力:「毛澤東一個農民,周恩來一介書生,朱德一個兵痞,憑什麼跟我鬥啊!」
影片以跌宕起伏的劇情,錯綜複雜的政治形勢,上層人物的政治鬥爭,兩黨將領的智力角鬥,戰場上的浴血奮戰,以及強大的演員陣容和精良的製作,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創建革命武裝的艱難歷程。片中戰爭場面恢宏壯闊,氣氛烘托淋漓盡致。在戰壕裏,到處都是傷兵,最後的時刻,戰士們發出悲痛的聲音「娘,我想你了……」,「我不想死……」,場面真實動人。然而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奮起作戰,不成功,便成仁,無怨無悔地戰死疆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三河壩戰役都扣人心弦,震撼人心。
在三河壩戰役中,營長蔡晴川主動領命斷後,朱老總對大家說,父子二人的,父親留下(參加戰鬥),兄弟二人的,兄長留下,其他撤退。聽到這句話,戰士們都喊「我要留下,我要留下」,其捨生取義的英雄情懷感天動地。戰爭艱苦卓絕,打到最後,蔡營長在身中數槍的情況下拉響了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已經轉移的同志們行進途中聽到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一個個眼含熱淚,立正敬禮……
《建軍大業》由曾製作過《蠱惑仔》、《風雲》、《無間道》等精良影片的劉偉強(香港)擔任導演,影片開映後獲得幾近零差評的好口碑,被譽為「最好看的華語片」、「最好看的戰爭片」。另據說有數十位演員宣稱不要報酬,只為給建軍九十周年作貢獻。影片帶領觀眾回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崢嶸歲月,再現了九十年前英雄們舉槍赴國難,捐軀以明志的悲壯歷史和英雄氣概,給和平年代的人們以深深的啟發和思考。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這是戰國時屈原對戰死將士的祭歌。讓我們記住《建軍大業》,記住那悲壯動人的歷史一頁,記住那些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堅守信仰早已長眠於九泉之下的英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