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沈清(前排左起)、陳美齡、趙國雄、張宇人、陳肇始、謝鋒、謝志偉、陳復生、林建名、葉家寶、楊志剛等主禮嘉賓現場合照 大公報記者李亞清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艾加、李亞清報道: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以及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扶貧辦成立二十五周年,上海歌舞團一行八十五人再臨香江,獻演原創舞劇《朱䴉》,為香港人民帶來祥鳥的祝福。演出於昨日及今日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舉行兩場。此程演出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李小林任出品人、國務委員楊潔篪夫人樂愛妹任榮譽顧問、原外交部部長李肇星夫人秦小梅任榮譽主席、周恩來侄女周秉德任榮譽團長。
主辦方昨日演出前舉行酒會及啟動儀式。出席活動的主禮嘉賓包括: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特區政府行政及立法會議員張宇人,中歐論壇及新絲路行動計劃創立人David Gosset,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謝志偉,大名娛樂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建名,舞劇《朱䴉》榮譽大使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客席教授陳美齡,超藝理想文化學會榮譽會長兼中國明星藝術團團長陳復生,中國明星藝術團籌委會榮譽主席兼眾富基金會主席趙國雄,中國明星藝術團籌委會主席葉家寶,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沈清,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楊志剛,香港浸會大學尚志會會長徐國榆等。
陳復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正值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邀請上海歌舞團來港演出此劇很有意義:「舞劇《朱䴉》將中國傳統舞蹈與古典芭蕾、現代舞相結合,其背後的意義則是呼喚人類愛惜大自然,守護我們和下一代的共有家園。」
《朱䴉》訪日反應熱烈
陳美齡作為該劇榮譽大使出席活動。長居日本的她說,朱䴉在日本也是吉祥之鳥,前幾年在陝西省發現的數隻野生朱䴉,中國曾送一隻往日本,協助日本的朱䴉繁衍,這也是中日友好的一種象徵,她還表示,該劇在日本反應相當熱烈,自己多次想看都搶不到票。
舞劇《朱䴉》創作靈感來源於二○一○年上海世博會日本館的主題,旨在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創作理念打動觀眾。日前剛結束新疆巡演的一眾演職人員,於昨天到港為「一帶一路藝術外交之旅─上海歌舞團《朱䴉》載譽回歸二十周年演出」作準備。此劇今年一月在沙田大會堂演出,觀眾反響強烈。劇團更於今年上半年在日本完成了近四十場的演出,通過舞蹈這種藝術的語言,打動了無數日本觀眾。
朱䴉在中國及日本均有分布,其頭部顏色朱紅,配上身上淡粉色的羽毛,靚麗的色彩深受人們喜愛,更被不少地方譽為吉祥之鳥。但其對於生活環境的質數要求很高,隨着環境污染及人類捕殺等因素幾近滅絕,現野生數量僅一千多隻。舞劇以朱䴉為主題,引發觀眾對於人與環境之間關係的思考。
《朱䴉》由國家一級編導佟睿睿導演、編舞,著名音樂製作人郭思達作曲,上海歌舞團首席演員朱潔靜、王佳俊主演。舞劇分上、下兩場,上半場中,演員通過歡快的舞蹈,展現了朱䴉在純淨環境中無憂的生活,彼時耕民與朱䴉相畏相敬;下半場則講述人類對於生活的追求,不惜破壞環境,致使朱䴉的蹤跡只在博物館內可尋。
舞劇藝術總監陳飛華早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除了舞蹈經過細心編排,為了展現朱䴉的善良與靈動,在動作上做了許多的資料蒐集與練習,演員在排練中也付出了許多的努力;音樂色彩上運用了許多中國元素;而在演員的服飾上,每位朱䴉演員的裙襬均不相同。
觀眾讚嘆「好靚」
記者於昨晚的演出現場看到,觀眾座無虛席,掌聲如潮。演員憑藉精湛的舞姿、維妙維肖的肢體動作和堪稱完美的整體發揮,為香港觀眾帶來一場舞蹈盛宴。當扮演朱䴉的二十四名女演員表演群舞時,有觀眾不禁讚嘆「好靚」。劇中不乏男女主角的雙人舞片段,二人配合默契,將兩情相悅充分演繹,美輪美奐。舞劇結尾,演員帶出「為了曾經的失去,呼喚永久的珍惜」的主題,將演出推向高潮。
大名娛樂林建名與女兒到場觀看演出,林的女兒表示平日特別喜愛觀看舞蹈類表演,《朱䴉》非常精彩,雖有人稱該劇是「東方天鵝湖」,但她表示不能用天鵝湖形容,因各有其美。該劇有很多意象的表達,觀眾很容易從演出中感受到舞劇傳遞的信息。
是次演出由中國明星藝術團呈獻,超藝理想文化學會、中外友協和平發展基金會及大名娛樂有限公司主辦,香港浸會大學尚志會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協辦,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及眾富基金會支持。演出門票收入將捐助予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的學生作出外留學研究之用。此外,還將捐助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扶貧辦,以及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