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主講及到場嘉賓合照 主辦方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由中國文化院主辦、亞洲周刊協辦的文化沙龍系列「同根同源說故宮」名家講座昨日在港舉行。前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蕭寒作為主講嘉賓,分別從匠人、文物角度,探討故宮文化的前世與今生。周功鑫談及興建中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直言其有助於香港文化發展。
文物修復打動年輕人
中國文化院執行董事、中國文化院(香港)總經理吳建芳代表主辦機構致辭。香港學術與傳媒文化界六十多位知名人士,亦參與了是次文化活動。出席嘉賓包括:中聯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朱挺、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宋瑋、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張國良及執行主席劉偉忠、新華通訊社亞太總分社社長孫勇、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文宏武、珠海學院校董會副主席李祖澤、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學術副校長單周堯等。
蕭寒與葉君聯合指導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共三集,揭秘文物的修復過程,講述修復專家的故事。「擇一事,終一生。」文物修復事業,幾乎「長」在故宮文物修復專家們的身體裏。蕭寒感慨,這樣一群手藝人,默默無聞,用一輩子的堅守,還原歷史,傳承着中國幾千年的工匠精神。
該片由視頻網站迅速傳播,贏得年輕人的關注與稱讚,兩個多鐘的紀錄片,收穫約二十萬條實時評論。蕭寒認為,年輕人或許一年換三份工,但仍然被打動,是因為故事的動人之處可以跨越年齡。而紀錄片播出後,近兩萬名應屆畢業生,自發應聘故宮文物修復工作,說明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的需求非常真切,初心亦動人。蕭寒透露,《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大電影也即將來港,上映時間暫定國慶期間。
西九「故宮」是文化提升
周功鑫從事博物館工作達四十三年,二○○九年促成兩岸故宮破冰聯展,以「雍正」為主題,展出兩岸故宮共同挑出的二百四十六件文物,其後,兩岸故宮每年都會舉辦一次主題性聯展。周功鑫於講座中回溯歷史,講述近代故宮經歷的滄桑巨變,介紹翠玉白菜、西周晚期《毛公鼎》、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唐摹本)》等多件故宮珍寶。
沙龍互動環節,被問及西九正在興建中的香港故宮博物館,周功鑫直言:「這對香港未來的文化提升,絕對有正面影響。」她指,在文化創意時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蘊含多少創意靈感,對香港經濟發展是一筆巨大資產。而博物館有自己的技術、藝術與創意,香港民眾能夠藉此長期系統地、帶着趣味去學習中華文化。